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感受生命科學“最”新成果的震撼

張佳星
2025年03月31日08:45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感受生命科學“最”新成果的震撼

速度達到光速70%的重離子轟擊,已經治療了數千名腫瘤患者﹔隻有米粒大小的神經元細胞,從干細胞分化出來,已經實現了人工培養﹔國產高載量核酸合成儀一次能合成30多克高質量核酸,這對於以納克為單位的核酸生產已是“極大量級”……

最快、最小、最高產,在今年中關村論壇期間推出的展覽上,除了有機器人的炫技,還有生命科學領域突破極限的各類“最”新成果集中亮相。

開拓“最終疆域”取得原創成果

以腦科學為例,它被認為是科學研究的“最終疆域”,是生命科學最難以攻克的領域之一。在中關村論壇中,腦科學領域的重重“禁地”正在“解除封印”。

“研究生命必須要有新的分析工具、觀測工具。如果靠購買尖端設備開展研究,那麼用的將是別人早就用過多年的設備,科學家也很難取得原創性科學成果。”在3月29日舉辦的醫學AI創新與發展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國家生物醫學成像科學中心主任程和平帶來了自主研發的僅有2.2克、能跟著小鼠奔跑的雙光子顯微鏡的研究進展和應用成果。他表示,雙光子顯微鏡能夠在動物奔跑時實時對腦細胞進行成像,已經裝機上百台,助力中國團隊在孤獨症研究、神經韌性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開創性成果。

這一腦科學研究的“利器”所展現的對於生命科學研究范式的顛覆能力,也獲得了國際同行的認可,哈佛大學、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等權威研究機構紛紛採購該設備。

程和平介紹,技術進階方面,未來還將發展出三光子顯微鏡、多色成像顯微鏡等設備,可探測更深的“腦海”,實現深腦成像,並通過不同的顏色標記不同的神經元。臨床應用方面,將發展出細胞內窺鏡設備,直接在病灶部位進行無創精准診斷。

研究腦,既要研究功能結構,也要研究生長發育。“神經元各種各樣,了解它們是如何產生的,對於孤獨症等疾病非常重要。”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所研究員李沖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人類大腦發育具有獨特性,動物模型有局限性,隻有人類大腦模型才能重現人類大腦的復雜性和特殊性。

人腦是一個高度分化且復雜的組織,准確地引導干細胞分化出具有特定腦區的腦類器官十分困難。李沖團隊構建了腦類器官3D培養系統,在體外能夠模擬體內神經系統生長發育的過程,與2D培養相比,3D更貼近真實的腦發育,可對復雜、動態的過程實現再現。

作為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所的研究成果之一,多能干細胞誘導的3D人腦類器官培養技術在中關村論壇上展出。“它可以用於人腦功能、腦疾病機制、神經藥物篩選等方面的探索,但也可以用於移植和治療。”李沖說,例如,退行性病變患者的神經元無法自己再生,由干細胞體外分化獲得神經元的途徑就可以幫助他們補充新的健康神經元。隨著全球多個干細胞治療產品進入臨床試驗,為相關領域的臨床落地帶來了希望。

醫療“重器”惠及百姓

近年來,醫療領域的國之重器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在中關村論壇上展出的醫用重離子加速器已經用於腫瘤治療。就在今年2月,在國產自主研發重離子加速器加持下的碳離子治療系統在浙江省腫瘤醫院開始運行,這是全國范圍內的第三台開展治療服務的系統。通過碳離子束的高速轟擊,能夠在對正常組織造成極小損傷的情況下,高效、精准地對惡性實體腫瘤實施放射治療。這項由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轉化而成的“重器”填補了我國在這一領域的醫療設備空白,且裝置成本隻有進口的一半,大幅降低了患者的治療費用。

讓患者感受深切的,還有機器人協助下高增長的手術獲益。“借助導航系統,手術切口從十幾厘米縮短至1厘米,醫生能精准定位,減少對患者的損傷。”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教授唐佩福在醫學AI創新與發展論壇上表示,更重要的是它降低了醫生的學習曲線。例如骨盆骨折手術由於難度高,過去隻有正高級醫生才能做,現在在機器人的協助下年輕人也可以精准操作。此外,通過互聯網+,機器人手術可以實現遠程操作,患者在基層醫院也能接受手術,優質醫療資源得以走到老百姓家門口。

(責編:楊曦、陳鍵)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組圖:“開往春天的列車”即將進站
  人民網北京3月30日電(記者王天樂)隨著清明假期和春季旅游踏青高峰季的到來,已開行17年的北京“長城號”和諧內燃動車組,日前完成了首次涂裝大修換新,即將重新上線。 線路開通17年來,每到春季清明節前后,穿行於S2線上的“長城號”內燃動車組與沿線長城、群山、花海交相輝映,常被人們譽為“開往春天的列車”,也已成為首都北京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和旅游網紅打卡地。…
北京按下數據跨境流動便利化改革“快捷鍵”
  人民網北京3月30日電 (記者孫博洋)近日,在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數據跨境流動創新發展論壇上,《北京市數據跨境流動便利化綜合配套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正式發布。 據介紹,《方案》堅持企業視角、問題導向、改革開路、前瞻引領、安全可控,在全面總結評估前期數據出境政策實施效果、深入調研了解企業急需訴求基礎上,從政策供給、數據利用、企業服務、技術應用、產業促進、安全監管等多個維度,統籌提出了一攬子創新舉措,突出系統性、體系化設計,實現了謀篇布局上“由點的突破到面的拓展”,是首個促進數據跨境流動便利化的綜合性配套改革文件,推動數據跨境流動從“以落實國家數據跨境流動基礎制度創新實踐1.0版”向“以促進數據資源高效便利安全跨境流通利用2.0版”加快迭代升級。…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