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大模型探索內容科技深度轉型

當跟隨者還在追逐風口,那些深挖護城河的人,已成為“造風者”。
人民網兩天之內四連發,推動內容科技向新、向智發展。3月27日,人民網發布智能硬件“AI之眼”,通過集成麥克風、攝像頭等傳感器,解放用戶的雙手和雙眼,實現多模態交互、智能講解授課、智能導航導覽三大核心功能。
人民網發布的“AI之眼”1.0版本“AIyou(愛游)”
3月28日,人民網“自在”心理疏導大模型(測試版)作為教育部首批篩選的10款AI應用之一,上線國家智慧教育平台2.0智能版平台,供用戶體驗使用。當日,人民網還與桂林市人民政府簽署“AI桂林”人工智能戰略合作協議,聯合構建“AI桂林”文旅大模型﹔人民網與廣西日報傳媒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推動數據要素、“人工智能+”在傳媒、政務、產業等領域的“小切口、大服務”創新應用。
3月28日,人民網與桂林市“AI桂林”人工智能戰略合作簽約現場
發展離不開“人”的創造,離不開“場”的滋潤。人民網在AI大模型領域密集發布,在產品背后是技術的支撐,在技術背后是AI能力的體現。隨著AI長期持續重構傳媒業,塑造新的媒介生態,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正在大模型賦能下奔向前方。
智能互聯轉型 爆款產品迭出
隨著生成式AI技術在文生文、文生圖、文生視頻等領域快速實現新突破,以內容生產和傳播為核心的傳媒行業正受到廣泛影響。
以人民網為代表的新聞媒體正加快投入研發資源,把握數字化的新機遇,與AI融合發展,加快培育媒體新質生產力,尋找新的增長點和發展機遇。
近年來,人民網從創新內容業務,到開拓數據業務,再到研發智能科技,向“內容—數據—智能”三層業務協同融合發展,加快全體系向智能互聯轉型升級。
特別是2022年5月,由人民日報社主管、依托人民網建設的“傳播內容認知全國重點實驗室”順利改組,成為首批20家全國重點實驗室之一,標志著人民網成為人工智能領域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內容科技領軍企業。據介紹,實驗室聚焦認知智能研究,面向黨政黨媒、大型企業和教育醫療行業,推出人民智媒大模型、“寫易”智能創作引擎、“人民審校”內容風控平台和主流價值語料庫等AI產品﹔建設運營多個“夢幻靈境”AI展演中心,成為提升人工智能素養的科普新陣地、地方文旅新名片、招商引資新載體。其中,“寫易”在中華全國總工會、生態環境部、中石化、旗幟網等公職機關和央國企單位落地應用。
人民網還立足AI積極打造線下實體項目。目前已在武漢、南寧、長春三個城市打造出“夢幻靈境”AI展演中心,幫助觀眾通過沉浸式體驗了解人工智能的價值。
重研發 夯實技術創新基礎
人民網財報數據顯示,2019至2023年,人民網研發投入從6505萬元增長至近1.2億元,累計增長超83.8%,研發投入佔營收比從3.03%增長至5.65%。人民網2023年研發投入相較2022年增加1433.16萬元,同比增長13.62%,實現連續五年保持較快增長。2024年前三季度,人民網研發費用為8172萬元,同比增長30.29%。
“當前,人工智能領域仍處於需要大量投入和積累經驗的階段。”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加速將技術研發轉化為可落地應用的場景、並真正提高生產效率,是業內聚焦的重點,從中取得“利潤”則將是未來的“水到渠成”。
研發投入持續增長,為人民網帶來了全體系智能互聯轉型的升級,更帶來傳統廣告及宣傳服務業務之外的“第二增長曲線”。
截至目前,傳播內容認知全國重點實驗室已刊發高水平學術論文99篇,申請發明專利71件,登記軟件著作權4個,發起制定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聯盟標准1項,並獲得2023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022年教育部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等殊榮。
賽道優勢進一步展現
人民網部分AI產品和服務
針對大模型普遍遇到的意識形態安全問題、短板問題,人民網依托黨報黨網長期形成的權威優質資源,建設起覆蓋全領域、全任務、全形態的主流價值語料庫,賦能AI知識能力培養與價值觀對齊。
據介紹,主流價值語料庫已完成3000多萬篇基礎語料、20萬對問答語料、200多萬對圖文語料,並在8家主流大模型廠家得到應用驗証,還與網安協會以及北京、上海等地語料聯盟開展合作共建中文語料庫。
在2025年,人民網將聚焦傳播領域的認知智能,研究復雜動態輿論場景下的社會態勢與公眾心理的深層次感知,研究知識與價值約束的內容精准生成,研究傳播智能體技術體系與應用,提升主流價值內容的生產力、傳播力和影響力。
業內人士表示,人民網正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做強智能技術,建立起數據等要素資源優勢。未來,作為AI時代對大模型高質量主流價值語料的服務者,人民網在內容科技賽道的優勢有望進一步展現。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