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保護助企創新發展

近年來,國家知識產權局通過優化糾紛化解、構建全球維權網絡等系統性舉措,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為民營企業創新發展注入強勁動能。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出,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
支持科創
在科技創新的浪潮中,以“杭州六小龍”為代表的初創型企業不斷創造佳績。這背后離不開知識產權保護的全方位護航。
“杭州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出台即時響應機制,主動對接服務初創型民營企業,在專利預審、商標預警、專利分析等方面提供支持,加快重要創新成果專利布局。”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保護司司長郭雯介紹。
對於科技型民營企業來說,知識產權是其核心資產,知識產權金融服務能為其成長發展引入資金“活水”。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運用促進司司長王培章介紹,在推進知識產權金融服務方面,“十四五”以來,銀行業金融機構累計發放知識產權質押貸款超6500億元。國家知識產權局聯合多部門支持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廣東、四川、深圳、寧波等8省市開展知識產權金融生態綜合試點工作。同時,深入實施專利產業化促進中小企業成長計劃,面向900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按需提供知識產權金融服務等支持舉措,加快培育一批專利產業化樣板企業。
在加強政策支持和服務保障方面,國家知識產權局等7部門近日發布《關於進一步優化知識產權領域營商環境的意見》,提出到2027年,知識產權領域營商環境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水平顯著提高,知識產權創造質量、運用效益、保護效能、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整體提升,知識產權政務服務進一步優化,企業和群眾辦事滿意度、獲得感持續增強。
完善體系
近年來,國家知識產權局與地方共同建設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和快速維權中心,面向省、區、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區縣的小商品、快銷商品,提供集快速預審、快速確權、快速維權為一體的知識產權保護“一站式”綜合服務。
目前,全國29個省(區、市)已建設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77家,快速維權中心48家。保護中心服務的產業領域涵蓋全部戰略性新興產業,地域范圍覆蓋18個萬億級產業集聚區和173個千億級產業集聚區。各中心總計備案企事業單位18.6萬家,其中民營企業佔比超80%。
郭雯表示,將深入實施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設工程,加強保護中心和快速維權中心的制度完善和運行管理,進一步高質量推進知識產權快速協同保護工作,推動各中心發揮專業優勢,為協助開展行政裁決、糾紛調解、執法和司法訴訟等提供有力支撐。
專利糾紛的高效處置是保護企業創新成果的關鍵。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知識產權系統共辦理專利侵權糾紛案件7.2萬件,其中涉及民營企業3.7萬件,佔比51.4%﹔知識產權糾紛調解組織受理案件近14萬件,服務民營企業15.7萬家。
護航出海
隨著民營企業加速國際化,海外知識產權風險防控成為必修課。國家知識產權局新聞發言人、辦公室主任衡付廣表示,要全面加強涉外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切實維護我國企業海外合法利益。堅持對各類經營主體的知識產權一視同仁、同等保護,完善與民營企業、外資企業的常態化溝通機制,更好幫助企業解決在知識產權方面的困難和問題。
當前,國家知識產權局已在全國29個省(區、市)支持建設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地方分中心71家、產業分中心4家,向民營企業提供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服務,幫助企業防范化解知識產權風險,2024年累計為各類企業提供指導服務886次,幫助企業挽回經濟損失141.5億元。同時,持續完善海外風險預警機制,加強對337調查、跨境電商訴訟、商標惡意搶注等糾紛的預警監測,提高服務民營企業的及時性、主動性和精准性。
為進一步提高涉外知識產權保護服務水平,向民營企業等各類創新主體出海提供有力支持,《國務院關於涉外知識產權糾紛處理的規定》將於5月1日起施行。郭雯表示,下一步,國家知識產權局將持續加大對民營企業的知識產權維權服務力度,保護好民營企業的創新成果,制定知識產權糾紛仲裁工作有關政策文件,鼓勵民營企業通過仲裁、調解等多種方式解決知識產權糾紛,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