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六號月壤首次揭示:月球背面更“干”
2025年04月11日14:13 | 來源: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4月11日電 (記者趙竹青)近期,中國科學家利用嫦娥六號採回的月球背面樣品做出又一項重要成果,首次獲得月球背面月幔的水含量:小於2微克/克,該結果為認識月幔水的時空演化提供了關鍵約束。相關研究成果於北京時間4月9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上發表。
月幔水含量在揭示月球起源、岩漿活動、資源環境效應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近20年來,月幔水含量的研究一直存在富水和貧水的爭議,且所有發表的數據都集中在月球正面。
中國嫦娥六號任務從月球南極艾特肯盆地內的阿波羅撞擊坑採回了人類第一份月背樣品。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胡森研究員和林楊挺研究員與南京大學惠鶴九教授研究團隊對獲批的嫦娥六號玄武岩岩屑樣品開展了源區水含量的研究。
結果顯示嫦娥六號玄武岩的月幔源區水含量僅為1–1.5微克/克,是已報道數據中的最低值,指示嫦娥六號玄武岩的月幔源區比月球正面月幔更“干”,其原因可能是月球南極艾特肯撞擊事件改造了月幔源區的水。該研究結果為月球大碰撞起源假說以及月球的后續演化提供了關鍵制約。
《自然》審稿人指出,這是一項具有高度原創性的研究,研究團隊對人類首批月球背面玄武岩進行了月幔水含量的基礎工作。其中一位審稿人表示:“這篇論文首次報告了月球背面月幔的水含量,它將成為月球背面月幔水含量的裡程碑式的一項研究”。
(責編:趙竹青、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推薦閱讀
打開客戶端體驗更多服務
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