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探索以創新模式助力足球公益可持續發展

人民網北京4月15日電 (焦磊)近年來,隨著《關於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中國青少年足球改革發展實施意見》等政策舉措深入實施,青少年足球公益事業正迎來發展新機遇。
同時,業界也探索構建科技與體育的對話橋梁,為足球公益事業注入更為多元、更可持續的發展動能,從單方面給予向多元賦能轉變。
“我們將以‘基建+賽事+教育’三位一體的公益創新模式、青少年賽事落地、構建全民參與的公益共同體三大行動為支柱,通過捐贈智能設備、搭建數字化素質教育平台,讓不同環境下的足球少年們都能擁有專業的學習機會。”在近日追覓科技舉辦的足球公益日主題活動上,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圍繞球場修建、教練師資培育和跨區域賽事舉辦等工作,構建從“足球技能培訓”到“國際交流”的完整賦能體系。
星球計劃發起人&前中國女子足球運動員趙麗娜表示,讓青少年運動起來,並在合理、有效、安全的環境下讓學校開展足球,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當前,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正在加速賦能體育運動,而二者的深度融合需要企業的有效連接和公益賦能。
據了解,“足球少年 追覓未來”公益項目在活動期間同步啟動,並宣布將於5月攜手“星球計劃”公益項目正式落地貴州榕江青少年足球公益賽事活動。
追覓科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活動將通過修建標准化五人制足球場、組建縣域小學足球隊、捐贈訓練設備、培育校園足球指導員等軟硬件支持措施,在榕江搭建一個可持續的足球生態圈。未來,該足球場地將成為榕江縣栽麻鎮中心學校650余名學生日常訓練的主場,並輻射縣城體育運動。
當前,如何將企業科技能力轉化為公益效能,是推動公益事業有效反哺社會的重要支撐。追覓慈善負責人陸辰愷表示,通過在甘肅、青海的貧困地區開展公益課程、落地智能化設備,可以為當地埋下科技種子。未來,將通過標准化球場建設、數字化青訓平台搭建等措施,讓更多孩子通過足球與科技找到發展機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