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財經觀察

“人工智能+消費”加速融入大眾生活

人民網記者 郝帥
2025年04月16日09:59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智能家居、滑雪模擬機、人形機器人……當這些與AI技術深度融合的創新成果在第五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以下簡稱“消博會”)集中亮相,“人工智能+消費”領域的變革正以可視化、可觸達的方式,快步走進大眾生活。

第五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上工作人員正在使用滑雪模擬機。人民網記者 孟凡盛攝

第五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上工作人員正在使用滑雪模擬機。人民網記者 孟凡盛攝

本屆消博會上,人工智能的創新實力盡顯鋒芒。國內首款量產人形機器人、智能機器狗、工業級外骨骼裝備等紛紛登場亮相。今年首次設立的新消費科技展區,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終端設備、智能家居等新產品、新技術,為廣大消費者帶來了更多綠色智能的消費選擇。

在人工智能展示活動專區,通過場景化敘事呈現AI技術對消費生活的全維度賦能。如智能健康手表、手環及掌上超聲設備,為人們提供健康管理新方式﹔高性能AI PC實現小巧體積與強勁性能結合﹔AI鍵盤、鼠標、AI學習機等智能硬件,助力人機交互向更便捷方向發展……

消博會上的創新科技展品,是近年來我國人工智能產業蓬勃發展的集中體現。而今年以來,“人工智能+消費”在政策層面不斷獲得助力,更進一步激發了市場活力。

今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明確提出開展“人工智能+”行動,促進“人工智能+消費”,加速推動自動駕駛、智能穿戴、超高清視頻、腦機接口、機器人、增材制造等新技術新產品開發與應用推廣,開辟高成長性消費新賽道。

各地結合自身區域特色,紛紛推出落地舉措:廣東出台《廣東省推動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若干政策措施》,通過支持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培育優質企業、打造應用場景等方式推進人工智能發展﹔

武漢推出十條措施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支持關鍵技術突破,組織實施市級科技重大專項,給予單個項目最高2000萬元資金支持﹔

成都高新區發布《關於支持人工智能(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力爭到2027年成為多元異構國產算力生態高地、全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主陣地、全國“AI+”解決方案輸出地。

在這一背景下,人工智能產業越發受到市場青睞,尤其促使國內民營企業釋放出強大的創新動能。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民營企業進出口高技術產品創歷史同期新高,規模接近1萬億元,保持最大進出口主體地位。其中,出口工業機器人增長了67.4%,高端機床增長16.4%﹔進口高端裝備增長25.6%,手術機器人增長47.5%。

海關總署副署長王令浚在4月14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民營企業已成為我國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從低成本高智商的人工智能開源模型,到春晚舞台的機械舞者,展現出昂揚向上的創新姿態。

如今,中國的創新消費場景正在不斷涌現。在湖南張家界景區,機器人引導游客檢票、乘車並互動,帶來科技智能的文旅體驗﹔杭州余杭區黃湖鎮青山村,無人機當起“外賣員”,解決了鎮上配送時間長、成本高的問題﹔在浙江義烏等地,借助AI,跨境電商不斷突破時空與經營成本的限制,正逐步實現“24小時不打烊”……

培育“人工智能+消費”,下一步工作如何開展?商務部市場運行和消費促進司司長李剛表示,2025年將積極推動“人工智能+消費”,加大人工智能產品的推廣力度,促進人工智能消費終端進千家萬戶,人工智能商業終端進千商萬店,人工智能技術賦能消費場景創新。

(責編:楊迪、高雷)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