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良好網絡生態 多方協力推動算法向上向善

你是否經歷過這樣的情況:搜索一個話題后,相關內容便接二連三地出現﹔關注了一個博主,過兩天就被推薦了該博主的視頻……這些並非偶然,而是“算法”根據用戶興趣推薦的結果。
國家數據局發布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10%左右,集成電路、人工智能、工業軟件、基礎軟件取得長足進步,智能產品、直播電商等成為消費新熱點。
在數字經濟時代,算法正深刻地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然而,理解算法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因此,提高算法的透明度,能夠有效地驅散信息的迷霧。
此前,中央網信辦等部門聯合發布的《關於開展“清朗·網絡平台算法典型問題治理”專項行動的通知》提出,優化檢索、排序、推送等規則的透明度和可解釋性,預防和減少爭議糾紛。以適當方式公示算法推薦服務的基本原理、目的意圖、主要運行機制等,確保簡單、清晰、可理解。
在政策推動下,今年,眾多互聯網平台擬面向社會公開算法原理、社區規范、治理體系和用戶服務機制等信息。
“今年3月,抖音安全與信任中心網站上線試運行,網站首次公開平台推薦算法原理,介紹其如何預估用戶行為概率,並通過多目標建模等方式實現更優質、豐富的內容推薦。”抖音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借此讓公眾對平台工作更加親身可感,讓算法更透明、治理更完善、服務更到位,最終實現算法、平台和社會生態共同的向上和向善,讓科技進步服務於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
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算法是高效分發的工具,如何讓算法向上向善,同時規避其可能帶來的問題,社會普遍關注。
“抖音更關注用戶長期價值,而非追求短期數據,多樣化推薦有助於打破‘信息繭房’,為用戶帶來更豐富多元、實用可靠的推薦結果。”上述負責人表示。
“為引導算法打破‘信息繭房’,算法可以在多目標建模體系下,設置專門的探索維度。一是為用戶盡可能推薦更多樣的內容,通過多樣性打散、多興趣召回、扶持小眾興趣等方法控制相似內容出現的頻次﹔二是幫助用戶探索更多新興趣,採用隨機推薦、搜索推薦聯動、‘不感興趣’不再展現等多種方式,使推薦更加個性化和多樣化。”上述負責人說。
由於算法不懂內容語義,在推薦上存在一定缺陷,人工“護航”也不可或缺。“算法能學習、預估用戶行為,但因其對內容語義的理解存在不足,可能導致違法違規、不良內容被推薦傳播。”上述負責人表示,算法在真實使用場景中,要輔以人工治理對其進行約束和規范。
上述負責人介紹,其平台內容治理體系採用“人工參與+機器學習”相結合的模式,並組建了專門的治理團隊為算法設置“護欄”。視頻被舉報、評論區出現集中質疑、流量激增等情況出現,均可能觸發“人工+機器”審核。一旦內容在任一環節被處置,系統會立即停止進一步推薦和分發。
算法的背后,是一個個具體的人。業內專家表示,未來,算法與每個人息息相關,讓算法更好服務於人,需要政府、平台、用戶、社會等多方合力,共筑人與算法共生互促的AI生態,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