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高質量發展故事匯 | 專家談:新時代民營經濟大顯身手正當其時

本期主講人: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會長  李兆前
2025年04月30日09:1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新時代民營經濟大顯身手正當其時(高質量發展故事匯·第6期)

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推動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力量。2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深入分析了當前民營經濟發展的形勢機遇,作出“新時代新征程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大顯身手正當其時”的重大論斷,極大提振了廣大民營經濟人士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信心決心。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立意高遠、內涵深刻,我們要深刻領會。

黨和國家關於民營經濟的理論政策日趨完善,為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指明了前進方向

中國民營經濟40多年的發展歷史,就是一部黨和國家關於民營經濟理論政策不斷創新發展的歷史。從“允許”“共同發展”到“兩個毫不動搖”,從“自食其力的勞動者”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自己人”,從“補充”“重要組成部分”到“重要基礎”“重要力量”再到“內在要素”,從“指導、幫助和監督”“引導、監督和管理”到“鼓勵、引導”再到“鼓勵、支持、引導”,黨和國家對民營經濟地位和作用的認識不斷深化,折射出思想觀念的持續解放和理論實踐的不斷創新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促進“兩個健康”發表一系列重要論述,科學回答了為什麼要發展民營經濟、怎樣發展民營經濟等重大問題,澄清了對民營經濟的地位和重要性、資本的性質和作用,以及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的關系、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之間的辯証關系等各方面存在的模糊認識,標志著黨和國家對民營經濟發展的認識上升到了新的高度,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系統概括了黨和國家對民營經濟發展的基本方針政策,強調“黨和國家對民營經濟發展的基本方針政策,已經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將一以貫之堅持和落實,不能變,也不會變”,進一步奠定了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理論根基,再次表明了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是長久之策,不是權宜之計。在黨的方針政策指引下,民營經濟一定會走向更加廣闊的舞台。

民營經濟的整體實力、創新能力、市場競爭力顯著增強,為推進高質量發展奠定了扎實基礎

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的發展,我國民營經濟已經形成相當的規模、佔有很重的分量。一是規模實力持續提升。截至2025年1月底,我國民營企業數量5670.7萬戶,是2012年民營企業數量的5.2倍,佔全國企業總量由79.4%提高至92%以上。全國工商聯發布的《2024中國民營企業500強調研分析報告》顯示,民營企業500強入圍門檻從2014年的95.09億元提高到2023年的263.13億元﹔營業收入總額從14.69萬億元提高到41.91萬億元﹔納稅總額從0.57萬億元增加到1.29萬億元。二是創新水平持續提升。民營經濟貢獻了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涵蓋了超80%的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超90%的高新技術企業和獨角獸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中,民營企業從2012年的2.8萬家增長至42萬多家,佔比由62.4%擴大至92%以上﹔2023年民營企業500強的研發費用總額為1.05萬億元,超過了2012年我國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三是國際競爭力持續提升。2024年民營企業進出口總額達到24.33萬億元,同比增長8.8%,佔中國外貿總值的比重提升至55.5%,自2019年起已連續6年保持我國第一大外貿經營主體地位﹔有進出口實績的民營企業數量首次超過60萬家,達到60.9萬家,做到了“買全球、賣全球”。在民營企業500強中,一大批新生代企業家正在成長起來,逐漸成為中堅力量。這是我國民營經濟進一步發展壯大的寶貴資源。

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為民營經濟發展創造了廣闊的機遇空間

當前,我國社會生產力加快躍升,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改革開放進一步全面深化,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的特點沒有改變,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這些都將為民營經濟發展創造良好機遇。一是從供給能力看,產業體系和基礎設施體系日臻完善,我國擁有全球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工業體系和完善的配套能力,220多種工業產品的產量居全球第一,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新產業新業態新動能逐步積厚成勢。二是從需求潛力看,我國是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費市場、第一大網絡零售市場,不僅消費規模龐大,消費結構也在迭代升級,旅游、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高品質消費需求加快釋放,14億多人口的超大規模市場和新技術應用場景潛力巨大。三是從要素稟賦看,高素質人才和勞動者隊伍數量充足,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超過11年,人才資源總量、科技人力資源、研發人員總量均居全球首位,“人口紅利”正在加快向“人才紅利”轉化。這些有利條件將源源不斷地為經濟發展提供強大動能,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機遇無限、前景廣闊。

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營商環境建設,圍繞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體系已經逐步完備。2023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發布。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聚焦“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全面深化改革,營造更加有利於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的良好環境作出了新的頂層設計和全面安排部署。黨和國家也專門創新政策落實機制,政策直達、政策普惠、免申即享、督查評估、舉報核查等落實舉措受到企業好評。隨著公平競爭審查條例、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等政策文件的落實,以及涉企收費長效監管機制的建立健全、規范涉企行政執法專項行動的開展,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將會更加優化。同時,黨和國家對民營經濟的領導機制不斷健全,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工作體系和工作機制加快建立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日益完善,民營經濟促進法正加緊制定出台,這些都將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政治保障和法治保障。可以說,現在政治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都十分有利於民營經濟發展,民營經濟發展面臨的良好環境前所未有。

但也要看到,當前民營經濟發展還面臨著很多問題和挑戰:有經濟規律帶來的周期性問題,有百年變局帶來的外部環境問題,有消費需求變化帶來的轉型升級問題,有企業管理經營不善帶來的風險問題等。這些困難和挑戰,總體上是在改革發展、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出現的,是局部的而不是整體的,是暫時的而不是長期的,是能夠克服的而不是無解的。要克服這些困難和問題,需要從政企兩個方面入手。從民營企業講,要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堅守主業、做強實業,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提升企業內部治理水平,提高企業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從黨委政府講,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扎扎實實落實好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要提高政策的穩定性連續性,進一步增強政策的精准性協調性,避免出現政策“打架”“急轉彎”“急剎車”等情況。要加大政策解讀力度,支持民營企業用好政策,防止政策誤讀影響企業發展信心。要著力推動政策落實,針對企業反映集中的市場准入、拖欠民企賬款、融資、權益維護等難點堵點問題,加大協調力度,強化落實情況督查,讓好政策真正惠企利民。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30日 10 版)

(責編:王震、章斐然)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