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金融+市場”雙驅動 讓節水“有利可圖”

歐陽易佳
2025年05月08日13:54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金融信貸是節水項目獲得資金的重要途徑之一。”日前,水利部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旺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應“兩手發力”健全財稅金融支持和激勵政策,進一步深化節水領域政銀合作長效機制,積極做好與綠色金融政策對接,推廣“節水貸”“取水貸”“水權貸”等融資服務,不斷加大綠色金融支持節水發展力度。

近日,水利部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農業農村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印發《關於全面構建節水制度政策體系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到2030年,節水政策法規標准更加完善,管理效能顯著增強,全國用水總量嚴格控制,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和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25年下降10%以上,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6以上,非常規水利用規模達到300億立方米以上。

《意見》明確,要健全金融支持政策,強化政策支持和機制保障。如何吸引金融、財稅支持,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城鎮節水項目?

張旺認為,應深化節水領域政銀合作機制。水利部門與金融機構加強對接,統籌協調政策制定、項目篩選和風險防控,搭建金融支持節水信息服務平台,整合和共享項目庫數據、企業信用評級、項目資質、用水權交易等信息。地方政府可探索成立節水產業金融支持工作組或委員會,負責制定和協調節水產業的金融支持政策,由財政部門、金融監管部門和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共同組成,統籌節水產業的金融支持工作,確保政策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明確節水重點領域有效融資需求。”張旺表示,針對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城鎮節水降損等各細分領域,摸清各領域融資需求,按緊迫程度、重要程度等實行分級分類管理,建立節水重點發展項目庫,明確優先支持方向,建立動態需求清單,按時更新節水項目融資需求清單,有針對性給予信貸支持。

“節水市場的培育與發展不僅關乎水資源利用效率的提升,更是推動綠色經濟轉型的重要引擎。”張旺認為,從市場角度看,培育和發展節水市場,有利於提高節水產品和服務的市場競爭力,讓節水有利可圖。

“全面推行水資源費改稅,加快完善節水水價形成機制,全力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提高鋼鐵、化工等高耗水行業水費支出佔成本支出的比重,在城鎮管網供水中合理制定和征收階梯水價,積極培育用水權交易市場,激發全社會節水內生動力。”張旺說。

張旺認為,同時,要積極開展節水技術創新與標准引領。鼓勵技術攻關與成果應用,支持開展節水基礎研究和應用技術創新研究,推動核心技術攻關,強化節水技術系統集成,圍繞行業技術難點加強協同攻關,著力突破關鍵共性技術。面向形成節水新質生產力,充分發揮節水標准約束和引領作用,著力形成用水定額、節水認証、水效標識、產業統計等標准體系,規范和促進節水產業健康發展。

“強化節水產品裝備供給。推動重點領域用水設備更新和用水產品以舊換新、家裝廚衛‘煥新’,大力推動公共機構和場所普及符合國家標准的節水產品,促進節水產品裝備高質量發展,加強非常規水開發利用,完善非常規水開發利用工程設施,提升非常規水利用規模。”張旺說,“支持企業加大研發、設計和生產,構建從基礎原材料到終端消費品的節水產品裝備供給體系,制定國家節水產品認証目錄並納入綠色產品認証與標識體系。加強節水產品質量監督管理,嚴格落實節水產品質量監督檢查和失效標識管理制度,加強節水產品企業質量誠信體系建設。”

張旺補充,建立健全市場化服務機制,大力推廣合同節水管理,拓展合同節水管理應用場景,創新商業模式,探索發展合同節水管理+用水權交易等“合同節水管理+”模式,完善節水服務產業鏈,培育系統集成節水診斷、設計、裝備、建設、運維的節水服務機構,全面提升節水服務市場競爭力。(實習生胡育文對此文亦有貢獻)

(責編:楊虞波羅、呂騫)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