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問題清單”變“幸福賬單” 各地推進不動產權証書辦理

歐陽易佳
2025年05月15日13:45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有恆產者有恆心”,“小紅本”承載“大民生”。看似一本小小的不動產權証書,卻關系著千家萬戶的“安居夢”、守護著人民群眾的財產權益,更是老百姓心裡最踏實的“定心丸”。

不動產統一登記改革以來,登記的規范化、便利度持續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增強。與此同時,由於房地產開發建設項目業務鏈條長,過往一些項目在審批、建設、竣工、交易、監管等前端環節不銜接、不規范,導致部分房屋登記要件缺失,無法登記辦証。

5月15日上午,自然資源部在京召開座談會,介紹各地全力化解歷史遺留問題、為群眾辦理不動產權証書的工作進展和成效,以及下一步工作考慮。

自然資源部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局局長胡善順表示,不動產統一登記實施以來,全國累計化解歷史遺留問題房屋2000多萬套,自然資源領域的各類突出問題得到有效化解。特別是2024年以來,全國共化解長期積壓的各類跨部門“硬骨頭”問題340多萬套,工作進入“快車道”,成效顯著。

胡善順介紹,針對用地手續不完善、開發主體滅失、房地信息不一致等歷史遺留問題,2021年自然資源部制定出台了相關政策文件,分類施策,打通問題化解路徑。全國省(區、市)、市(州)、縣(區)各級紛紛出台化解政策文件,為問題化解提供政策保障。各地用“繡花功夫”全面摸排問題,建立“國家-省-市-縣”四級到戶台賬,實行責任到人、挂號銷賬。同時,各地採取按月調度工作進展、實地調研督促、總結推廣典型經驗做法、舉辦視頻培訓等方式,全力化解歷史遺留問題,為群眾辦理不動產權証書。

“‘人民群眾需求在哪裡,登記服務就延伸到哪裡’。”胡善順表示,自然資源部門持續提升不動產登記服務便利化水平,加快推進“互聯網+不動產登記”,提升登記信息查詢便利度﹔創新項目建設全生命周期登記服務,推動實現工程建設項目各管理環節閉合監管,防范新的問題發生﹔推行“一窗受理、並行辦理”,讓“數據跑腿”代替“群眾跑路”﹔拓展預告登記覆蓋面,從源頭上防范商品房“一房二賣”“先賣后抵”等風險。

“過去群眾手握鑰匙卻拿不到‘紅本本兒’,資產流轉難、上學落戶難,成了壓在群眾心裡的‘大石頭’。”胡善順說,各地自然資源部門扛起群眾“心上事”,大量歷史遺留問題得到了有效化解,累計惠及5000多萬群眾,重大財產權得到了有效保護,急難愁盼問題得以迎刃而解,讓“問題清單”變為“幸福賬單”。

胡善順介紹,通過全力化解歷史遺留問題,為群眾辦理不動產權証書,原來無法交易的房屋可以進入市場,順暢進行交易和抵押融資,釋放內需潛力,激發市場活力,有力支撐社會經濟發展,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全國近2100個區縣共辦理“帶押過戶”業務50.7萬筆,累計涉及賣方抵押金額6400多億元,有效降低了企業和群眾的交易成本,為銀行等金融業機構防范資金風險提供了保障。

據悉,從試點到推廣,“交房即交証”改革改變了“先交錢、再交房、后辦証”的傳統模式。全國2200多個縣市實施新建商品房項目“交房即交証”改革,覆蓋9萬多個項目的800萬多套房屋,1800多萬群眾在領到新房鑰匙的同時領取了不動產權証書。

胡善順表示,下一步,自然資源部將強化政策供給,持續指導地方因地制宜運用好政策文件,建立健全日常化解和防范新增問題的長效機制,大力縱深推進歷史遺留問題化解,全力以赴辦好群眾身邊可感可及的實事,為群眾排憂解難。

(責編:郝帥、高雷)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