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住壓力穩定增長 國民經濟強大韌性何來?

4月份,面對外部沖擊影響加大、內部困難挑戰疊加的復雜局面,國民經濟頂住壓力穩定增長。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在5月19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面對急劇變化的復雜局勢,各地區、各部門加緊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做強國內大循環,有力有效應對外部沖擊,經濟頂住壓力穩定增長,延續向新向好態勢。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1%、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6.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1%、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5.6%……
付凌暉表示,主要指標平穩較快增長,充分展現了我國經濟強大韌性和抗沖擊能力。從特點看,他總結為以下幾點:生產供給較快增長、國內需求穩步擴大、外貿韌性得到彰顯、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和新質生產力成長壯大。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為,總體上看,4月國內宏觀經濟保持較強韌性,背后主要是今年逆周期調節政策發力,實施“一個上調、兩個增加”,即上調財政赤字率,增加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及增加專項債發行和使用,包括“兩新”“兩重”等在內的穩增長政策效應在促消費、擴投資方面持續體現。
“總的來看,4月份,外部沖擊影響加大,但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宏觀政策協同發力,各方面積極應變、主動作為,國民經濟應變克難穩定運行,發展質量持續提升,進一步增強了我們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信心和底氣。”付凌暉在發布會上說。
關稅沖擊驟然升級背景下,外貿的表現尤為引人關注。數據顯示,1-4月份,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增長2.4%,比一季度加快1.1個百分點。4月份,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增長5.6%,其中,出口增長9.3%,保持了較快增長。
“4月份,在外部沖擊加大的情況下,一些外貿企業生產經營壓力有所加大,但是從經濟的整體運行來看,4月份主要生產需求指標保持了平穩較快增長,就業形勢總體穩定。”付凌暉說。
從特點來看,外貿多元化、產品競爭力強等因素成為外貿持續增長的主要支撐。1至4月份,我國和東盟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9.2%,比一季度加快2.1個百分點,我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增長3.9%,加快1.7個百分點﹔我國產業升級發展,技術含量較高的機電產品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成為出口的重要增長點。1-4月份,我國機電產品出口額同比增長9.5%。
付凌暉總結,在外部沖擊加大的背景下,我國外貿能夠頂住壓力持續增長,一是反映出了產業基礎堅實的支撐能力﹔二是體現出外貿快速調整的應變能力﹔三是展現出穩外貿政策的保障能力。
提振消費仍是當前擴內需、穩經濟增長的關鍵點。大力提振消費,有利於有效應對外部挑戰、暢通國內大循環、推動經濟向好,也有利於改善民生、增強發展活力。
今年以來,我國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開展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帶動市場銷售擴大,促進服務消費增長,有力支撐經濟回升向好。主要呈現以下特點:市場銷售穩步回升、消費品以舊換新相關商品銷售大幅增長、部分基本生活類和升級類商品零售較快增長、旅游出行相關服務消費增長較快、消費新動能增勢較好。
王青分析,“以舊換新”政策擴圍加力在支撐居民商品消費方面仍繼續發揮積極作用。4月限額以上單位家電、通訊器材、家具、文化辦公用品零售額增速延續兩位數高增,同比分別增長38.8%、19.9%、26.9%、33.5%,明顯快於商品零售整體增速,其中通訊器材零售額增速放緩主因去年同期基數抬升。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4月消費大體保持穩健,一方面源於以舊換新政策支持,另一方面源於就業狀況保持平穩。4月城鎮調查失業率由5.2%回落至5.1%,外來農業戶籍人口失業率由5.0%下降至4.7%。
近日,中美經貿高層會談在瑞士日內瓦舉行,雙方在聯合聲明中達成多項積極共識。在此背景下,下階段我國的經濟走勢備受關注。
“中美貿易談判取得突破性進展,國際機構隨之上調對中國經濟增長預期。”溫彬認為,未來仍有較多不確定性,需提振內需、做強國內大循環,加大逆周期調節的力度。
付凌暉表示,國際環境變數仍多,多重風險交織疊加,國內經濟回升向好的基礎還需鞏固。下階段,要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著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做強國內大循環,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