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智慧賦能、綠色轉型 我國港口向海圖強迎“蝶變”

人民網記者 喬雪峰
2025年05月23日08:59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在山東港口日照港,一艘艘貨輪在碼頭停泊一個個集裝箱起起落落,一輛輛無人駕駛集裝箱卡車沿著規劃好的路線,在堆場與泊位之間往來穿梭

“貨物流轉不見貨,人員作業不見人雖然午后的日照港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一派繁忙景象,卻鮮有工作人員的身影。這得益於2021年10月9日全球首個順岸開放式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的建成投用,實現了“從卸船到裝車”“從卸車到裝船”全流程自動化貫通

日照港技術創新中心副主任(挂職)徐冠男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碼頭投產以來,單機效率提升50%,綜合成本降低70%,人力成本壓降80%。“今年以來,日照港上線2台國產化輕量化自動化軌道吊以及38台智能導引運輸車(IGV),全面提升碼頭智能化運營水平。”

徐冠男介紹,碼頭擁有多項創新技術,破解了無人集卡“去安全員”世界級難題,引領全自動碼頭建設進入“低成本、短周期、見效快”新時代,為全球港口提供了傳統碼頭改造升級為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的“中國樣本”。

“夏天熱,冬天冷,還有一定危險性。”談及碼頭轉型升級帶來的變化,日照港技術創新中心一級技師田振東表示,傳統的設備操作需要單人單機長期低頭作業,每天要上下攀爬40多米的設備現在,工人在遠程控制台上就可以操控自動化軌道吊,勞動環境好了、強度小了,生產效率也大幅提升。

此外,該碼頭還研發投用國內首台套糧食螺旋帶斗卸船機,其核心部件國產化率100%,最高接卸效率達每小時1500噸,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從肩扛手提的作業方式到無人化自動碼頭,從“塵土飛揚”的散貨碼頭蛻變為園林式港口,日照港的轉型之路,正是近年來我國港口智能化、綠色化“蝶變”的一個縮影

今年一季度,我國港口生產運行總體平穩,貨物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繼續保持增長態勢。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42.2億噸,同比增長3.2%。全國港口完成集裝箱吞吐量8303萬TEU,同比增長8.2%。

港口是國際貿易和物流服務的樞紐,是保障全球供應鏈、產業鏈穩定的關鍵支點港口也是我國一張亮麗的國家名片”交通運輸部科技司司長徐文強表示,我國港口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多年穩居世界第一上海港成為全球首個集裝箱年吞吐量突破5000萬標箱的港口。港口的智能化和綠色低碳轉型加快推進,已建成全自動化碼頭52座,數量全球領先。青島新前灣集裝箱碼頭等23個港口納入“亞太綠色港口獎勵計劃”。

徐文強表示,近年來,交通運輸部大力推進實施《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在建設世界一流港口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在港口基礎設施方面,我國沿海港口總體規模世界領先,全球貨運、集裝箱吞吐量排名前十的港口中,中國港口分別佔了八席和六席。港口智能化發展方面,我國已建成和在建的自動化碼頭數量均居世界首位。

從肩挑背扛到智能操控,從江河小港到全球樞紐,我國港口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式發展。傳統碼頭的煥新升級,見証中國港口從“汗水經濟”向“智慧經濟”的華麗轉身。一串串躍動的數字,一項項沉甸甸的成果,猶如“星火燎原”,在我國港口的發展藍圖上迅速鋪展,勾勒出一幅未來港口的壯麗圖景。

(責編:王連香、呂騫)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