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敘事要注入更多個性化表達(感言)


不是市場沒有需求,而是好多有效需求沒被挖掘出來
從1991年產品批量出口,到2016年在海外市場實現盈利,海爾堅持了整整25年。到今年,海爾已經16年蟬聯全球大型家電第一品牌,市場份額高於第二位50%以上,海外營收佔比達到53%。
過去,中國產品的標簽是“性價比”﹔如今,中國創造的產品有了“高科技”“高體驗”的標簽。隨著時代變化,我發現在Z世代主導的消費語境下,嚴肅的工業敘事要注入更多個性化表達,企業應當對消費者的需求有更深的理解。
一方面,企業的生命力不僅取決於產品性能,還取決於和用戶情感的鏈接。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絕對不能僅僅體現在技術升級上,敘事方式也要進行革新。另一方面,好的IP是用真誠和實力讓品牌成為時代的主角。我們不能片面追求高流量,而是在為用戶創造價值的前提下,研究如何把流量沉澱為留量。
進一步擁抱經濟全球化趨勢,需要更多中國品牌走向世界舞台中心,我希望海爾能在其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一是從追趕者到規則的制定者。海爾目前已經實現了在產品標准、管理標准等方面的領先,希望能有更多中國企業特別是家電企業,一起成為引領者。二是從產品制造商到生態創建者。希望未來能構建熱帶雨林式的產業生態,讓用戶、創客等多方共創,促成整個產業生態系統的共贏。
目前,有一些唱衰的聲音,說國內市場需求不足。我認為恰恰相反,不是市場沒有需求,而是好多有效需求沒被挖掘出來。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一批很優秀的企業和品牌成長起來,再加上中國超大規模市場,我對中國經濟很有信心。暢想未來,面對內部競爭、外部壓力,企業應當不斷加深對消費需求的理解,通過創新為用戶營造更好的生活場景,同時把國內市場做好、海外市場做大,持續提升全產業鏈的競爭力。
(作者為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本報記者林子夜、尚丹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04日 10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