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費紅包落地 經營主體創新升級動能足


稅務總局數據顯示,今年1至5月,現行支持科技創新和制造業發展的主要政策減稅降費及退稅達6361億元。其中,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等支持培育發展高新技術企業和新興產業的政策減稅1407億元﹔先進制造業企業增值稅加計抵減等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減稅降費及退稅4158億元。
隨著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落實落細,政策紅利正精准快速直達經營主體。
在河北省滄州市,稅務部門聚焦制造業發展需求,將稅惠政策轉化為企業創新升級、智能轉型的“動力源”。在獻縣經濟開發區,一家玻璃容器制造公司5G智能工廠的生產線正通過5G網絡實現設備實時聯動,瓶身檢測精度達到0.01毫米,生產效率提升40%。
“2024年度,我們公司研發費用加計扣除328.8萬元,有了稅收優惠政策支持,企業將更多資金投入到產品研發當中,新產品的研發成功讓我們增加了更多的客戶群。”該公司負責人趙克通表示。記者了解到,為助力企業科技創新,稅務部門“稅惠助企”服務專班多次走進企業,針對企業研發投入大、技術升級需求迫切的特點,提供精准輔導。
在江西,上饒高新區的電子信息產業園裡遍布著100余家企業,走進其中一間公司的生產車間,自動化設備正精准組裝電子元件,其打造的產品遠銷東南亞多國。
“政策紅利助力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該公司總經理諸慧超表示,企業去年技術研發投入佔總成本4.5%,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近500萬元,今年一季度研發投入同比提升30.76%。如今,上饒高新區眾多創新項目在稅務合規護航下加力沖刺,稅收優惠政策與精細服務正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在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的智能工廠裡,一家公司新型自動化活塞機加工生產線上的智能機器人正在“舞動”長臂,高速產出輕質高強無人機活塞。作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公司的成長軌跡印証著稅收優惠政策對民營制造業的催化作用。
“公司平均每年研發經費投入不低於營業收入的4.5%,設計中心擁有設計開發設備70多台。”該公司技術副總張文表示,近三年來,企業累計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7000余萬元,這些真金白銀全部反哺到智能產線改造中。
政策紅利正在產業鏈上形成乘數效應。記者了解到,在稅務部門牽線下,該公司與山東省科學院新材料研究所聯合研制的活塞輕量化設計技術,全面替代了輕量化活塞進口。
在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有力推動下,我國科技創新與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稅收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高技術產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4.2%﹔制造業企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4.2%。其中,裝備制造業、數字產品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銷售收入同比分別增長9%、12.1%和12.1%,計算機制造、智能設備制造等先進制造業銷售收入同比分別增長21.6%和19.4%。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