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區舞台點亮夜經濟 多業態串聯消費鏈


晚上8點,河北唐山遷安天元谷景區的泡泡龍大舞台亮起燈光,一場文娛演出按時開始,吸引了線上線下不少人的關注。
景區直播屏幕裡,有數十萬粉絲進入直播間,彈幕不斷﹔景區內,不少人圍在舞台周圍觀看,不時有掌聲和歡呼聲響起。如今,短視頻平台直播大舞台正以獨特方式為文旅消費增添動力。
近年來,隨著數字技術發展和互聯網普及,短視頻平台憑借即時性、互動性強的特點,成為連接消費者與文旅資源的重要紐帶。直播大舞台模式打破傳統文旅消費的時空限制,通過“線下搭台+線上直播”,激活景區夜經濟,帶動周邊餐飲、住宿、零售等產業發展,成為拉動地方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以快手直播大舞台來說,唐山遷安天元谷景區的泡泡龍大舞台就是其中一例。
“2024年7月,我開始轉型做直播大舞台,每天晚上開啟3個小時的直播夜生活。一年時間,我的粉絲漲到了1408萬,累計直播千余場次。”唐山泡泡龍主理人趙長龍分享的經歷,體現了直播大舞台影響力的擴大。
他認為,內容創作是核心,隻有創作出創新、貼近生活、富有情感的內容,才能真正吸引觀眾,為他們提供情緒價值,幫助釋放日常壓力。這種對內容的重視,讓泡泡龍大舞台在線上積累了大量粉絲,為線下引流打下良好基礎。
景區方面,天元谷旅游度假區董事長陽家軍稱,直播大舞台讓景區夜游客流量增加一倍以上,商鋪租賃出租率增長8%,酒店在節假日和周末常常滿房。景區基於直播大舞台打造網紅鋪子一條街,確保60個鋪子一鋪一品、一鋪一色。目前報名已滿,已開1/3,未來將繼續推進,孵化消費品牌,創新線上線下深度耦合模式。
當地網約車司機王師傅常接到專門來看泡泡龍大舞台的外地游客,他們在當地吃住玩,帶動周邊生意。這種“線上引流、線下消費”模式,讓景區重煥生機,周邊商戶共同受益。
不僅城市景區,鄉村直播大舞台也活力十足。在河北晉州西曹村,尹氏父子打造的西曹大舞台很受歡迎。今年6月初固定舞台首秀當天,現場有四五萬觀眾,周邊自發形成100余個攤位。老餡餅攤每天用掉100斤面粉做餡餅,羊肉串攤兩個月增收十萬元,這體現了“舞台搭台、經濟唱戲”的直播文旅生態鏈。
中國社會科學院視聽研究室主任、中國旅游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冷凇表示,直播大舞台形成可持續的直播夜經濟生態,能鏈接周邊消費、賦能文旅IP、共享情緒價值、助力城鎮消費提升,其“四個千萬”成效——鏈接千行百業、形式千姿百態、走進千家萬戶、解決千萬就業,彰顯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他建議成立創意聯盟,打造文藝名家智庫和達人庫,增加文化互動環節,打造移動大舞台,推動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四端聯動以擴大影響力。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北京大學城鄉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盧暉臨表示,直播大舞台重構了城市公共空間的社交功能,通過“物理空間融合數字延伸”模式,讓地方煙火氣在數字時代得以延續和升華,為破解現代城市“千城一面”困境提供可行方案。他還提到,這種模式讓地方特色文化和生活氣息在數字平台廣泛傳播,展現地方獨特魅力,避免城市發展同質化。
快手直播品類運營中心負責人陳驍透露,平台將推出專屬百億流量,實施直播大舞台百城計劃,讓更多城市擁有自己的城市名片。
河北省文旅廳副廳長王榮麗介紹,河北已有18個快手常態化“直播大舞台”,線下場場人多、線上直播間有數十萬甚至數百萬用戶觀看,形成可復制、可持續的直播+文旅融合新路徑,成為宣傳推介河北文旅資源的新窗口、新平台。
從全國來看,直播大舞台的經驗在多地推廣。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會長張首映認為,直播大舞台實現了線上線下一體,室內場景和室外場景一體,演出主體和觀眾主體二位一體,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一體。有關文旅部門、公共文化場所應積極與之合作,更好地推動文旅和消費發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