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戰略科學家為何關心這些問題難題

本報記者 喻思南
2025年07月19日05:2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小字號

  加強科技前瞻研判,引領原創性科研攻關,前不久,第二十七屆中國科協年會發布2025重大科學問題、工程技術難題和產業技術問題。

  這是中國科協第八年組織開展問題難題征集發布活動。與往屆不同,今年重大問題難題遴選方式發生變化,從各個學會收集問題並投票轉變為科學家提名推薦。所有問題難題都由戰略科學家深思熟慮后提出,並經過由戰略科學家組成的學術委員會投票選出。

  戰略科學家關心的這30個問題難題有何特點?為何鎖定這些科技賽道?

  前沿是問題難題的基本“底色”。十大前沿科學問題中,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楊振寧講座”教授王小雲提出的“基於密碼學視角的人工智能安全新理論和防護體系”備受關注。

  當前,全球人工智能進入快速發展和深度應用時期,隨之而來的安全問題日益凸顯。王小雲介紹,基於密碼學的人工智能安全防護,有望推動人工智能安全從經驗性防御向數學可驗証安全范式跨越,是近年來興起的重要研究方向。

  密碼學如何發揮作用?以為人工智能系統筑造安全與隱私防護屏障為例,王小雲介紹,隨著技術發展,人工智能生成的圖片越來越逼真,以至於人們無法辨別是否為機器生成,容易被用於電信詐騙等場景中。密碼學能夠設計可理論驗証的水印方案,辨別肉眼難以區分的真假圖片。同時,使用密碼學中的零知識証明技術,能夠在不訪問原圖片的情況下對編輯后的圖片進行來源証明,保護原始圖片的數據隱私。

  王小雲說,密碼學應用到人工智能是科學前沿,國內外的科研探索正在推進,還有許多重大問題值得深入研究,“我推薦該問題,希望讓更多人工智能專家和密碼專家注意到這一發展態勢,協同努力產出一批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透過問題難題,可以看到學科交叉趨勢日益顯著。十大工程技術難題中,“面向通信與智能融合的智簡網絡技術體系”是其中之一。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張平說,過去,通信領域發展面臨一個基本難題,即帶寬越寬、網速越快,消耗的資源就越多。就像修馬路,車道越多、馬路越寬,佔地就越多。而人工智能自然交互的演進方向,為通信系統減少資源消耗和算力浪費提供了一個新引擎。

  “建立基於臨床和多組學大數據的新藥研發體系”,是數據科學和生物醫藥的碰撞。從發現靶點到藥物上市,傳統模式通常要10年以上,以數據驅動新藥研發體系,有望突破傳統藥物研發技術瓶頸,將這一過程縮短到3至7年。同時,還有助於形成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體系,提升我國精准醫學和新藥研發科技水平。

  服務國家戰略需求,是問題難題的重要出發點。碳捕集與封存技術是化石燃料低碳利用的技術支撐。十大工程技術難題中,“新一代低能耗低成本碳捕集與封存技術”希望將相關技術推廣至發電行業及其他工業煙氣碳捕集領域,減少電廠和工業二氧化碳排放量,為實現化石能源低碳排放提供可行的技術途徑和先進的技術裝備。

  “聚焦前沿科學問題、工程技術難題和產業技術問題,持續開展前瞻性、針對性、儲備性研究討論,是希望廣泛凝聚科技界共識,把握科技創新趨勢,精准定位我國在前沿關鍵賽道的位勢。”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創新部副部長肖朝瓊說,中國科協將持續關注已發布的問題難題,引導廣大科技工作者聚焦國家重大需求,開展原創性、引領性攻關,不斷夯實高質量發展的科技支撐。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19日 06 版)

(責編:岳弘彬、牛鏞)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