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首台商用200千伏場發射透射電子顯微鏡發布
分辨率達納米級,這台顯微鏡何以超“高清”(探一線)


正值暑假,江蘇蘇州大學分析檢測中心一樓的一處空間仍在熱火朝天地施工。“這裡將建設標准實驗室。”中心主任姚志剛攤開設計圖紙,近70平方米的空間計劃設計成一個可屏蔽磁場干擾的“黑盒子”,並朝下挖掘1.2米形成防振動的獨立地基。這裡將迎來一個重要裝置:國產首台商用200千伏場發射透射電子顯微鏡。
透射電子顯微鏡是一種高分辨率的微觀分析儀器。這台顯微鏡的點分辨率達0.25納米,晶格分辨率達0.14納米,可看清亞納米材料的內部結構,達到全球先進水平。雖然實驗室還在搭建,但檢測實驗已排到3年后,包括納米材料、半導體工業、生命科學等學科領域的微觀結構研究,日程表滿滿當當。
這台顯微鏡,何以超“高清”?
這要從光學顯微鏡的成像原理說起:光學顯微鏡的光源為可見光,而電子顯微鏡的光源為電子束。當顯微鏡中的電子束在經高壓加速后穿透樣品時,會攜帶樣品內部結構的信息。“這些信息經過放大系統成像后,可以放大百萬倍,從而幫助使用者觀察亞納米級圖像。”儀器生產廠家、蘇州博眾儀器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唐愛權說。
“高清”的秘密在於兩個關鍵因素:波長和像差。“波長越短,分辨率越高。”博眾儀器技術總監梁晶表示,當高壓加速電子束時,會產生很高的能量,讓波長大幅變短。這項技術已很成熟,並不是難題。和光學顯微鏡中可見光數百納米的波長相比,200千伏電壓下電子束的波長僅有2.5皮米(1納米等於1000皮米)。
真正的考驗是解決像差。像差是看到圖像與實際圖像間的誤差。讓誤差變小,不僅要保障電磁透鏡的結構滿足諸多要求,還要實現加速電子束的高壓持續穩定。這些都是技術攻關的難點。
“高端透射電鏡產業長期被國外儀器公司壟斷,核心零部件受到國外技術封鎖,我們歷時5年攻關,實現自主可控、國產替代。”唐愛權說,在精密加工方面,聯動上下游企業,進行鐵磁材料等原材料的好中選優及熱處理等工藝的提質升級,同時自研夾具和制具,實現加工設備與檢測設備的集成創新,保障數千個零部件全部符合精度要求﹔在高壓穩定方面,通過對電路設計的20多次改版,以及上百次的優化迭代,實現了200千伏電壓的穩定輸出。
透射電子顯微鏡廣泛應用於納米級的研究與觀測,是材料科學、生命科學和半導體等研究領域必需的支撐性研究設備。“我們計劃先進行一年左右的性能驗明工作,再開展科學研究。”姚志剛介紹,為支持國產“首台套”,該設備安裝完畢后將對校內外科研團隊免費開放使用,這樣既能驗証性能,又支持了科研發展,還推廣了高端分析儀器的市場應用,一舉多得。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19日 06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