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高峰論壇在京召開 聚焦產業協同與生態構建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交匯點上,人工智能已不僅是一項技術突破,更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方式變革的核心引擎。它正在重塑創新鏈、產業鏈、資本鏈的邏輯,成為新質生產力躍升的關鍵抓手。
7月20日,圍繞“創新驅動·協同融合·價值共贏”主題的人工智能技術創新與行業生態構建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來自科研院所、著名院校、行業智庫、資本機構及AI產業鏈上下游的眾多專家學者聚焦政策、技術、資本、品牌的深度融合,探討如何通過系統性創新推動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耦合。
人工智能的迭代,已從算法優化走向場景融合,從局部創新走向生態重塑。與會專家指出,AI在連接“真實世界與虛擬空間”上的能力,正在拓展經濟與社會治理的邊界。
北京郵電大學副研究員黃亞坤以“移動通信與元宇宙未來”為切口,剖析沉浸式通信和智能交互如何成為數字世界的下一道“入口”。他認為,AI+AR/VR技術將改變傳統的人機關系,推動經濟社會的數字化轉型進入“感知—認知—共生”階段。
在產業層面,AI正經歷從單點技術突破向體系化集成的跨越,核心不再是“能否做”,而是“如何協同”,即如何讓技術、數據、算力、場景、資本形成長期正向循環。
新唐智庫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院長張小平強調,技術創新隻有在真實的應用場景中才能釋放最大價值,人才培養和教育體系建設是貫通創新鏈與商業鏈、推動技術走向市場的核心環節。北京和信創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何欽淋則從企業實踐出發補充道,資本的介入是AI商業化進程中的重要加速器,但同時也考驗著產業治理能力,隻有資本節奏與技術周期、產業需求精准匹配,才能避免無序競爭與資源浪費。
千越集團創始人林棟在講話中指出,通過並購協同,企業可以實現研發、場景、資本的高效整合,加速AI技術在醫療、教育、農業等關鍵領域的落地,形成面向未來的開放產業生態。這一思路與國家“人工智能+”戰略部署形成了高度呼應。
業內專家認為,這不僅是企業發展的裡程碑事件,更是AI產融結合的一個標本。它映射出產業鏈優化、技術價值放大、資本市場賦能的多重邏輯,為AI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益參考。
人工智能的發展正從“技術突破”邁向“生態構建”的深水區。未來,AI產業需要在政策、技術、資本、人才、品牌五大核心要素上形成合力,推動創新成果深度嵌入產業鏈、價值鏈高端環節,真正釋放新質生產力的潛能。
本次論壇不僅是一次思想與智慧的高端對話,更是一次理念向實踐的落地探索。它以政策解讀、技術演講、資本案例、品牌合作的多維互動,提供了推動AI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路線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