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時期我國科技助殘成果加速涌現


科技日報北京7月22日電 (記者薛岩)22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四五”時期我國殘疾人事業的發展情況。中國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周長奎表示,目前,我國很多最新的科技創新成果,在殘疾人康復等領域都取得了比較好的應用效果。比如,腦機接口技術的首要應用場景就是醫療康復,將惠及廣大殘疾人。
促進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是關鍵要素。2024年,黨中央、國務院將發展助殘科技創新納入科技強國建設的總體部署。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加強健康、養老、助殘等民生科技研發應用”。
為讓科技更好造福殘疾人,我國持續壯大助殘力量。“十四五”期間,中國殘聯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企業合作,目前已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等高校,以及華為、科大訊飛等高科技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開展助殘科技研發、成果轉化以及人才培養等工作。
“我們還和北京海澱區、上海浦東新區,以及深圳、杭州、蘇州、青島、武漢、長沙、西安、成都共十地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確定科技助殘重點聯系地區,協力推進助殘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周長奎說。
近些年來,我國助殘科技研發應用也在不斷增強。“十四五”期間,中國殘聯積極參與“主動健康和人口老齡化科技應對”“生育健康及婦女兒童健康保障”等重點科技專項,推動將視障人群、殘疾青少年等不同殘疾群體的需求納入國家重點專項。同時,積極推動項目成果運用,全面推廣“殘疾人與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康復輔助器具評估與適配體系研究與應用示范”項目。目前,相關成果已在10多個省市、40多個地區轉化落地。
下一步,中國殘聯將重點圍繞掌握殘疾人需求和推動創新科技應用兩方面發力。周長奎表示,“十五五”時期,中國殘聯將在國家科技創新戰略布局下大力推動科技助殘,進一步健全工作機制和體系,搭建“政產學研用”的合作平台,推動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應用於殘疾人領域,促進助殘新技術、新業態發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河湖生態流量管理辦法(試行)》:加強生態流量泄放調度管理
- 人民網北京7月22日電 (歐陽易佳)近日,水利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國務院國資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河湖生態流量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辦法》對生態流量泄放調度、監測預警等關鍵環節作出具體規定,進一步完善生態流量全鏈條管理體系,為保障河湖生態用水、維護河湖健康生命提供制度支撐。…
- 48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 水利部維持洪水防御Ⅳ級應急響應
- 人民網北京7月22日電 (歐陽易佳)據水利部消息,7月21日8時至22日8時,福建沿海、廣東沿海和中北部、廣西南部、海南西部、四川東南部、湖南北部、湖北西部、山東北部西部等地降了大到暴雨,其中福建漳州莆田、廣東潮州、廣西防城港、湖南常德等地降了大暴雨,吉遼閩粵桂川渝雲魯疆等地48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7月22日上午,水利部滾動會商研判全國雨水情形勢,安排部署暴雨洪水防御工作﹔向內蒙古、遼寧、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等10省(自治區、直轄市)發出“一省一單”靶向預警,提醒做好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災害防御、水庫安全度汛等工作。…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