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鷺島藍”遇上“建行藍”:廈門40年蝶變背后的金融力量


40年前,市民形容廈門“道路不平,電燈不明,電話不靈,自來水經常停”。如今,新時代的廈門,已繪就了一幅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城市的畫卷。
上世紀80年代,廈門市制定了《1985年—2000年廈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以下簡稱《廈門發展戰略》)。以《廈門發展戰略》為指引,幾代人接續奮斗,鷺島舊貌換新顏。
鷺島蝶變,此中亦是飽含建設銀行不忘“哪裡有建設的熱土,哪裡就有建行人”的初心。建設銀行廈門市分行堅持把工作重心放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上,積極支持高水平對外開放,牢牢守住風險底線,切實當好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用“建行藍”添彩“鷺島藍”。
乘風:增強服務國家建設能力
《廈門發展戰略》在開篇就指出當時廈門發展的制約因素包括:基礎設施亟需配套、產業結構不合理、老企業素質尚待改造提高等。
廈門是中國第一個修建機場、第一個開辦航空公司的經濟特區。近年來,建設銀行持續助力廈門發展,機場從一座航站樓、一條跑道到航線網絡覆蓋全球、年客流量超2700萬人次的“空中門戶”,在向年客流量4500萬人次新目標的奮進中,建設銀行從不缺席。
2002年6月,廈門發出“提升本島、跨島發展”的動員令,開啟了廈門島內外一體化建設的序幕,打造出廈門建設海灣型城市的宏大格局。建設銀行主動服務島外新城建設,為灌口、汀溪等綜合改革試點城鎮逐個量身定制金融服務方案,積極支持環東海域綜合整治、杏林灣開發、汀溪水庫、灌口小城鎮建設等項目,有力推進廈門島內外一體化的城鎮化進程,通過綜合融資為片區改造建設、城鎮化建設、新農村建設籌集超1000億元資金,支持新城建設發展﹔在支持農村城鎮工業化方面,大力支持銀鷺食品、惠爾康食品等配套能力強、產品特色明顯的配套型農村城鎮龍頭企業發展,積極扶持發展包裝儲運、貿易營銷、農資配送等城鎮農業產業化配套服務企業,支持高成長性中小企業發展,推動農村城鎮全面提升工業化水平。與此同時,廈門市分行還積極扶持包括濱海養殖、海產品加工、貢香制造、農資配送等島外小微企業。
基礎設施、基礎產業和民生工程是廈門經濟的命脈,也是建設銀行一直以來的重點支持領域,金融配套服務涉及近1/3的市重點項目。廈門市分行緊緊圍繞產業投資、地鐵、新機場、島外新城、島內更新、民生補短板等重大領域,提供全方位綜合金融服務,重點支持了四橋一隧、環東海域、島外四大新城、軟件園、廈成高速、BRT、廈漳大橋、第二西通道、新機場等重點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先后為兩岸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示范區、兩岸金融中心、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前場鐵路大型貨場等重大平台建設提供綜合性和個性化的金融服務﹔緊跟福建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廈門綜合改革試點等重大戰略部署,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2024年,廈門市分行制造業中長期貸款、戰略新興產業貸款、民營企業貸款增速均超過20%。
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加快推動制造業向高端化轉型,廈門市政府推出技術創新基金和供應鏈協作基金。建設銀行緊跟政策導向,積極助力政府政策落實落地:創新產品,成功開辦技術創新基金貸款及供應鏈協作基金銀團貸款﹔動態跟進、加快轉化,迅速為有需求的企業提供融資支持,累計簽約“財政+金融”項下貸款超70億元。
建設銀行深耕廈門經濟社會發展,聚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將金融活水源源不斷地注入實體經濟。聚焦小微企業融資難題,精准施策,廈門市分行積極開展“千企萬戶大走訪”活動,將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落實落細。自2024年10月活動開展以來,已為超2.2萬戶小微企業提供授信超460億元,成為廈門同業中服務小微企業客戶數最多的銀行機構。為更有力支持科技企業更快更好發展,不斷完善科技企業評價體系,推動產業全鏈條覆蓋,實現商投行一體化,為科技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陪伴。截至6月末,廈門市分行已累計為2000多家科技企業提供綜合融資超1200億元。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持續加大綠色金融供給,建設銀行先后貸款支持廈門抽水蓄能電站、中創新航新能源(廈門)有限公司建設,落地全國首單民營企業綠色熊貓債券﹔推動低碳運營,探索打造廈門市首家“碳中和”銀行。截至6月末,廈門市分行綠色貸款余額超465億元,較年初增速超16%,當年綠色貸款投放近百億元。廈門市分行以數字優政助力社會治理,以數字興企營造共生共榮生態,以數字惠民助力美好生活,截至6月末,數字金融服務客戶總數超過570萬戶。
同時,建設銀行積極推進養老金金融、養老產業金融、養老服務金融、養老金融生態四位一體協同發展,以優質金融服務做好“養老金融”大文章。截至6月末,廈門市分行社保卡累計發卡量已超百萬張,位居當地同業第一。
筑堤:增強防范金融風險能力
守住風險底線,是一切金融工作的前提。福建是全國第一批實現高風險金融機構“清零”的省份之一。目前,這一“零”記錄已連續保持五年。
在總行授信審批部的指導支持下,廈門市分行聯合建設銀行福建省分行共同研發“授信審批AI大模型財務分析功能”,成為生成式大模型在建行核心業務系統的首個應用。分析系統從償債能力、盈利能力、營運能力、風險評價多個維度對客戶財務情況進行智能分析,並給出條理清晰、內容翔實、重點突出的分析報告,將客戶財務分析報告工作用時由數小時縮短至分鐘級別。自2024年7月投產至今,分析系統自動生成財務報告超46萬份,調用大模型累計超過470萬次,覆蓋大中型企業、普惠客戶等各類市場主體,幫助使用者多維識別潛在風險,制定更加符合其風險水平的金融服務方案。
近年來,由於全球經濟形勢動蕩,匯率波動幅度加大。建設銀行外匯團隊憑著扎實的專業能力,以及符合市場需求的創新產品,有效地幫助客戶及時調整交易策略,規避交易風險。廈門市分行專業團隊在行情啟動或大幅波動時,及時通過電話提醒客戶注意市場風險,跟蹤客戶損益。
破浪:增強參與國際競爭能力
《廈門發展戰略》對於“發展模式”的描述為:積極發揮特區四個“窗口”和兩個“輻射扇面的樞紐”作用,廣泛參與國際經濟的分工和市場交換,並首次在全國提出要建立離岸金融市場的理念。
近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在跨境金融服務平台上線“新型離岸國際貿易業務背景核驗應用場景”,廈門成為首批試點地區。試點當天,建設銀行廈門自貿試驗區分行率先通過新的核驗場景,成功為廈門兩家企業辦理兩筆離岸轉手買賣業務。該應用場景通過區塊鏈技術優化整合多方數據資源,解決傳統離岸轉手買賣單証審核中跨境物流信息追蹤難、人工分散審核耗時長、買賣業務背景真實性難核實等問題,實現促便利與防風險的統籌發展。
建設銀行近年來與廈門自貿片區管委會密切合作,在全國首創海運費支付全流程線上辦理、跨境電商出口企業個性化收匯等場景運用。2024年,廈門市分行落地廈門市首筆環球供應鏈與離岸貿易金融服務平台、全市首批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業務,中標“廈門自貿片區領航S母基金托管銀行”(以下簡稱“S基金”),成為建行系統內首個落地“S基金”托管業務分行。廈門市分行還通過廈門首批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平台跨境交易業務,為廈門自貿片區內廈門某農產品公司提供數字人民幣跨境結算服務。在該支付方式下,交易短短數秒就能完成,同時交易成本相對傳統賬戶模式可降低50%。
依托廈門國際貿易“單一窗口”金融區塊鏈平台,廈門市分行聯動廈門自貿片區委員會,針對有境內外匯海運費支付需求的企業推出個性化匯款業務,實現海運費支付全流程線上辦理以及發票驗真、支付、結算智能化管理,改善傳統模式下企業在貨代、船代、銀行之間來回跑的情況,提高業務辦理效率。截至6月末,廈門市分行共辦理付匯業務近2萬筆,累計交易金額超2.5億美元。
與此同時,廈門市分行還創新“匯市慧算”“匯算慧盈”“監數掃雷”等產品,幫助企業實現未來現金流、外匯敞口、交易情況可視化,以及將三者進行對應匹配,便於客戶日常經營管理,運用金融科技手段幫助企業提高匯率風險管理水平,助力外貿企業高質量發展。
展望未來,建設銀行將持續深耕廈門特區綜合金融服務,持續推動區域高水平對外開放和城鄉融合發展,為廈門市更高水平建設“兩高兩化”城市、努力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貢獻力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