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科技創新提升中國資產“含金量”

李 文
2025年07月25日09:29 | 來源:証券日報222
小字號

原標題:今日視點:科技創新提升中國資產“含金量”

近期,港股市場持續走強,截至7月24日收盤,恆生指數實現“五連漲”並成功站穩25000點,多隻科技股漲幅顯著。筆者認為,當前,中國資產的吸引力不斷提升,數字科技、先進制造、生物科技等領域成為外資增配中國資產的核心方向,科技創新正成為定義中國資產價值的新錨點。本輪港股科技板塊集體走強,是政策支持、技術迭代、制度優化、資金共振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也是觀察中國資產價值重估的重要窗口。

首先,政策與技術雙輪驅動,科技產業從“流量擴張”逐步向“價值創造”轉型,盈利穩定性顯著提升。

從產業發展層面來看,科創政策的系統性支持為科技產業發展營造了持續優化的政策環境,一系列技術突破為科技行情的持續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撐。同時,針對科技行業的監管體系也不斷完善,企業治理結構持續優化,行業“反內卷”趨勢明顯,低價競爭和無序擴張的現象得到有效遏制,這種良性競爭有望提升科技行業整體盈利能力,優化產業競爭格局。

其次,資本市場對科技創新的賦能更趨精細化,統籌發揮各板塊支持科技企業的多元功能,釋放更多創新活力。

前不久,A股科創板設立科創成長層,極大增強了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的精准性,為處於不同發展階段,尤其是成長初期的科技創新企業提供更適配的資本平台。香港市場方面,香港証監會與香港聯交所於5月初發布聯合公告,宣布正式推出“科企專線”,旨在進一步便利特專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在香港申請上市。一系列政策通過拓寬科技企業的多元化融資渠道,進一步激發科技企業的創新活力,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與應用。

最后,在技術引領下,市場對科技股的信心顯著增強,科技股的估值邏輯更加清晰,資金層面的共識正加速向科技創新凝聚。

今年以來,我國在人工智能大模型、人形機器人、量子通信、半導體等領域頻頻取得突破性進展,企業競爭力實現新躍升。科技股估值邏輯正從以淨利潤短期盈利指標為主導,轉向錨定技術價值。年初以來,在DeepSeek等企業催化的中國資產價值重估行情中,港股科技資產估值已獲得一定程度的修復。但即便如此,當前港股科技板塊估值在全球范圍內仍具有較高的性價比,未來資金流入趨勢有望延續。

全球資本流向的轉變,映照出中國產業價值鏈的躍升:從“世界工廠”邁向“創新策源地”。這一核心蛻變,正重新定義中國資產在全球市場的價值與地位。近期A股與港股展現的獨立行情,根本驅動力正是科技創新,其通過加速經濟轉型、強化創新動能,顯著提升中國資產的“含金量”。在產業競爭力持續增強、全球資本認同度日益提升、資產估值邏輯轉變的共同作用下,中國資產的長期價值將更加凸顯,並在全球資產配置格局中佔據愈發重要的位置。

(責編:羅知之、陳鍵)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