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塔城:產業發展織就錦繡圖景


田沃野裡,一株株玉米稈正鉚著勁往上躥,石葵也跟著揚起燦爛笑臉﹔廣袤戈壁灘上,一面面光伏板、一台台風機正源源不斷將太陽能轉化為綠電﹔工業園區廠房裡,生產線上一派火熱景象……盛夏時節,位於新疆西北部的塔城地區“熱力”十足。各縣市以實干為基、爭先為標,鉚足勁頭推動產業發展再上新台階。
文旅融合牽住游客心
晚風裹挾著啤酒的醇香,攢動的人影裡盡是笑靨綻放。“三、二、一——干杯!”在2025新疆塔城烏蘇啤酒節的喧囂裡,一家人舉著剛免費接來的烏蘇啤酒,笑著碰杯。
“本屆啤酒節接待游客113.56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5.11億元。其中,啤酒節現場消費突破2.3億元,文旅商品銷售同比增長52%﹔交通、租賃等行業收入增長30%,催生超6000個臨時就業崗位。”烏蘇市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於杰介紹。
雄奇與靈秀並存的烏蘇,像一幅濃縮的新疆畫卷。為牽住游客的心,一座浸透著古城驛站風情的城市服務中心在連霍高速旁拔地而起,這裡有烏蘇及周邊各地的文化特產展銷區、客房、餐廳、夜市等,今年5月1日營業以來,已接待游客1.5萬余人。
出了烏蘇,車輪碾著風一路向東,沒等塵沙落定,沙灣市的輪廓已映入眼帘。今年上半年,沙灣市旅游業同樣交出亮眼成績單:接待游客310.52萬人次,同比增長28.17%﹔旅游綜合收入21.73億元,同比增長25.65%。
“糧倉、肉庫”更滿了
走進烏蘇市西穆畜牧養殖有限公司養殖場,一頭頭脊背寬闊、肚子圓滾的西門塔爾牛映入眼帘。
“西門塔爾牛生長速度快、出肉率高,隨著牛肉價格上漲,老百姓養殖的積極性更高了!”烏蘇市農業農村局農業綜合執法大隊四級主辦孟峰說,隨著良種繁育體系加快建設、養殖模式科學化推進,當地已建成4個千頭牛養殖基地、1個萬隻多胎肉羊養殖基地。
塔城地區擁有“糧倉、肉庫、油缸”美譽,如何進一步盤活近千萬畝耕地、發揮近1億畝草場的資源優勢,成為當地農業發展面臨的一道關鍵課題。
在烏蘇市西大溝鎮的麥田裡,麥子剛收完。蹲下身扒開秸稈叢,藏在土裡的玉米苗正在拔尖,在枯黃底色上點綴出星星點點的綠意。
“今年,我們小麥百畝連片實現了790公斤的高產,在地區數一數二!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我們還創新了‘一地雙收’的小麥套種玉米模式,這樣糧倉更滿了,百姓的腰包也更鼓了。”烏蘇市農業技術和農機服務中心副主任徐建業一臉自豪。
荒漠變身“綠色工廠”
地表溫度直逼40攝氏度,也擋不住建設熱潮。起重機巨臂在藍天劃出弧線,光伏板在荒原鋪展成藍色海洋,和布克賽爾縣的戈壁灘上,“追風逐日”的新能源項目正把荒漠變成熱鬧的“綠色工廠”。
在縣城東北部的荒原上,國網能源和豐煤電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50萬千瓦風電項目正穩步推進,67台風機正排著隊“站軍姿”。“按照計劃,我們將在9月30日前完成67台風機吊裝工作,年底實現並網,真正做到當年開工、當年發電。”項目經理徐志鵬介紹,項目選用的風機均來自新疆本土企業,從塔筒到葉片等關鍵零部件全是“新疆制造”。
年日照超2800小時的戈壁灘是天然的光伏工廠。申能新疆塔城和布克賽爾縣200萬千瓦光伏項目現場,工人頭頂烈日,正為7萬多畝戈壁扎下153萬根基樁,后續將安裝約399萬塊光伏組件。
“項目建成后年均發電量約32億千瓦時,可滿足160萬戶家庭年用電需求,減排二氧化碳240萬噸,相當於植樹1300萬棵。”中國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塔城光伏項目生產經理陳濤給記者算起生態賬。他介紹,項目建設期間將創造2000到3000個就業崗位,實現生態效益與民生改善雙贏。(記者 靳昊 趙明昊 孫金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