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8月25日開展6000億元MLF操作


人民網北京8月25日電 (記者黃盛)據中國人民銀行(以下簡稱“央行”)消息,為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充裕,8月25日,央行以固定數量、利率招標、多重價位中標方式開展60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期限為1年期。
業內人士表示,此舉釋放出貨幣政策操作繼續維持寬鬆、呵護信貸和市場預期的信號。展望后市,年內降准空間有限,政策重心或轉向“落實落細”,在保持流動性充裕的同時,更注重靈活落地與精准傳導。
中期借貸便利,即MLF,是央行提供中期基礎貨幣的貨幣政策工具。MLF操作和公開市場國債買賣操作、公開市場買斷式逆回購操作, 是央行根據一級交易商需求在連續開展7天期逆回購操作的基礎上,額外投放的中長期資金。在本次MLF操作前,8月央行已通過買斷式逆回購累計淨投放3000億元。綜合來看,兩項工具在8月合計釋放中期流動性6000億元,為今年2月以來的最大淨投放規模,繼續展現出央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取向。
對於8月淨投放規模顯著擴大,東方金誠首席分析師王青向記者表示,現階段處於政府債券持續發行高峰期,同時監管層也在引導金融機構加大貨幣信貸投放力度。央行持續注入中期流動性,體現了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之間的協調配合,有助於推動寬信用進程,更好滿足企業和居民的融資需求。
“同時,近期中長端市場利率普遍上行,銀行體系流動性有所收緊。”王青表示,央行通過MLF等政策工具加大資金投放,有助於穩定市場預期,保持市場流動性充裕。
王青認為,央行持續實施中期流動性淨投放,也在釋放數量型貨幣政策工具持續加力的政策信號。這意味著盡管上半年宏觀經濟運行穩中偏強,但貨幣政策仍在延續支持性立場。
另據了解,自今年3月MLF操作回歸流動性投放工具定位以來,央行持續保持加量續作。央行在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曾指出,MLF招投標機制完善后,由操作當天發布結果公告改為預先發布招標公告,有利於參與機構提前做好短中長期流動性安排,提高金融機構自主市場化定價能力,也有利於央行動態掌握機構流動性余缺狀況。
也有業內人士表示,MLF操作通過調節向金融機構中期融資的成本來對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表和市場預期產生影響,引導其向實體經濟部門提供低成本資金,促進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實習生朱超對此文亦有貢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