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寧夏回族自治區積極推動數字鄉村建設——

塞上鄉村玩轉“數字魔法”(“融”觀中國)

——“數字鄉村新圖景”系列報道②

本報記者 焦思雨
2025年08月25日09:3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222
小字號

  寧夏銀川市賀蘭縣習崗鎮“田長”王慶在五星村巡田,查看葡萄種植情況。
  受訪者供圖

  8月15日,寧夏固原市彭陽縣草廟鄉新窪村,村民在村級服務平台上用積分兌換物品。
  受訪者供圖

  2024年8月15日,位於賀蘭山東麓銀川市西夏區的志輝源石酒庄裡,技術人員通過無人機對葡萄園進行航拍掃描。
  新華社記者 楊植森攝

  掃描二維碼看“融”觀中國主頁


  推進數字鄉村建設,必須因地制宜。

  中央網信辦聯合多部門共同印發的《數字鄉村建設指南2.0》提出,“堅持問題導向,聚焦需求”,並將“根據各地發展基礎、區位條件、資源稟賦,因地制宜採取相應的發展策略和政策舉措”列為基本原則。

  寧夏回族自治區如何因地制宜推進數字鄉村建設?記者進行了採訪。

  

  葡萄園裝上“智慧大腦”

  盛夏時節,賀蘭山東麓,葡萄園綠意蔓延。

  在銀川市西夏區鎮北堡鎮昊苑村,志輝源石葡萄酒庄裡的現代建筑與連片的葡萄園相映成趣。酒窖中,數千個橡木桶散發著醇厚香氣﹔生產車間裡,智能化的釀酒設備正有序運轉。

  酒庄宣傳經理賈進財穿梭其間,向絡繹不絕的游人講述著這片土地的蛻變:“20多年前,這裡還是一片廢棄礦坑。我們搬走了500萬噸砂石,種下8000畝葡萄,如今每畝產值超過萬元。”

  賈進財強調,這一蛻變,離不開數字技術的深度賦能。如今,志輝源石酒庄打造了3000畝高標准智慧化葡萄園,種植了赤霞珠、馬瑟蘭等16個釀酒葡萄品種。

  “我們不僅引入黃河水進行高效滴灌,還實施了智能化的水肥管理技術,相比傳統灌溉,節水效果超50%!”賈進財說。

  來到地下酒窖,一塊巨大屏幕格外醒目,上面實時滾動著葡萄園的詳盡數據,氣溫、風速、日照、降水等一目了然。賈進財介紹,“我們部署了整套智慧農業管理系統,融合了智能傳感器、物聯網和大數據分析等技術,能實時捕捉土壤溫濕度、虫情、風速、日照等關鍵數據,為每一步種植決策提供最科學的依據,讓種植不再‘靠天吃飯’。”

  “現在管理起來也方便多了,”賈進財說,“管理者通過手機APP,土壤墒情、灌溉狀態一目了然。手指輕輕一點,就能遠程精准控制滴灌開關,基本不用再往田地裡跑了。”

  目前,志輝源石酒庄已成功打造了“電力物聯+智慧農業”融合創新的電氣化示范點,正全力建設“零碳+智慧+數字”的農業發展新模式,以數字化和智能化為引擎,推動葡萄酒產業全面提檔升級。

  近年來,寧夏大力發展葡萄酒產業,著力建設高標准葡萄園,精細化、自動化、機械化程度不斷提升。借助各類傳感器實時監測葡萄生長狀態,實現精准灌溉,高效節約黃河水資源。

  展望未來,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區將深度融合“3S”技術(遙感RS、地理信息系統GIS、全球定位系統GPS)、智能傳感器、物聯網與大數據分析等尖端科技,構建覆蓋“從土地到餐桌”的智慧生產管理技術體系。實現對葡萄園環境的智能感知與數據分析,為災害預防、精准灌溉、科學施肥、高效植保及優化釀造工藝提供強大的數據支撐和決策依據,從根本上突破產業發展的技術瓶頸。

  “田長”揣著“數字神器”

  清晨,寧夏銀川市賀蘭縣習崗鎮“田長”王慶整裝待發。

  “巡田,要提前關注天氣預報,穿耐臟的衣服和適合下鄉的鞋。”他一邊說著,一邊帶上隨車“五件套”——雨衣、手電、工兵鏟、擦鞋布、撣灰刷,打開手機上的“寧夏耕地監管平台”APP,便驅車駛入田間地頭,開始了一天的巡田工作。

  巡田巡什麼?王慶說,一看耕地是否正常耕種﹔二查有無破壞耕地或變更用途行為﹔三督村組“田長”是否履職盡責。

  過去,“鐵腳板”和“老經驗”是巡田的標配。“田長”們需手持紙質地圖逐地塊排查,效率低下,信息滯后還可能留下盲區。

  如今,人力巡田正全面升級為“數智護田”,而“田長”們巡田的“利器”,就是手中的一部智能手機和“國土雲”APP、“寧夏耕地監管平台”APP等數字平台。

  “有次巡田時,看到五星村村民馬瑞正往一塊耕地上運磚,說是想在老宅基上蓋房子存農機。”王慶回憶道,“我隨手打開‘國土雲’一查,發現這塊地多年沒建設,一直處於耕種狀態。”按照國家規定,耕地用途不能私自更改。王慶當即蹲在田埂上,耐心地向馬瑞解釋政策法規,及時化解了問題。

  車行至一段河道,王慶突然剎車:“看那兒,河岸邊又有人偷倒了建筑垃圾!”他迅速停車,搖下車窗,打開“寧夏耕地監管平台”APP:拍照、上傳、精准定位,動作一氣呵成。

  “以前想要巡完村裡的田,不是一件容易事。”王慶說,“現在有了數字平台,效率翻倍!網格內每塊地的位置、屬性、數據一目了然,跟著衛星導航就能精准定位圖斑地塊。一旦發現耕地上出現違搭亂建或者土地撂荒的情況,我們能第一時間拍照記錄上報,隨后立即啟動制止、查處程序,真正實現早發現、早制止、早處置。”

  此外,各級“田長”還可以通過該平台實現耕地巡查、核查、監測等任務的下發及監管。

  一部手機,一個平台,連接起守護“飯碗田”的萬千“田長”。

  近年來,寧夏全面推行田長制,推廣“耕地智保”數字化場景,形成“人防+技防”耕地保護新格局。每一寸土地都得到更精准的守護,鄉村社會治理效能也有所提升。

  村上用起“積分法寶”

  一大早,固原市彭陽縣草廟鄉新窪村的“愛心超市”裡熱鬧非凡。

  “你能兌個啥呢?”“我這些分能兌個紙杯子。”“我這些分可以兌個洗衣液。”……村民們三三兩兩圍在貨架前,手裡拿著手機比畫著,盤算著兌換哪些物品。

  “及時繳納農村兩險獎勵30分,參與村上公益活動也能積分。”村民楊建琴舉起手機向記者展示,屏幕上每一筆積分都記錄得清清楚楚,“為啥積分、積了多少分,一目了然。”

  她在手機上簡單操作幾步,很快就領到了洗潔精和洗衣粉,“這種方式既公平又便捷,咱老百姓實實在在感受到了實惠。”

  新窪村的積分制並非新鮮事物。草廟鄉新窪村駐村第一書記楊建斌介紹,早在2022年8月,村裡就成立了愛心超市,通過積分,鼓勵村民踐行文明新風。“六個先鋒”示范戶、“零彩禮”“低彩禮”家庭、衛生評比優勝者、道德模范等都能獲得積分,積分超市貨架上米面油、小電器等生活用品,全靠積分兌換。

  “但那時,積分記錄全靠人工用紙本登記,漏記、錯記、延遲記錄的情況時有發生,難免引發矛盾。”楊建斌說。

  2024年6月份,新窪村對接“為村耕耘者”村級服務平台,這個由積分制運作方法打造的數字化工具,改變了過去的管理模式。“現在鄉親們隨時打開手機就能查積分,村干部通過小程序快速審核,避免了工作遺漏、滯后等問題,高效又透明!”楊建斌說。

  打開新窪村的村級服務平台,村民與管理者各自有不同的版本,功能清晰分明。

  對村民來說,該平台是參與治理的“掌中寶”。手機上能直接查閱村規民約、積分細則,為自己或家人在線申請積分,隨時查看家庭積分情況和全村排名﹔遇到問題想反映,“村民說事”功能讓訴求直達村兩委﹔黨務村務公開、書記會客廳、村上通知等板塊,讓村裡大事小情一目了然。

  對村干部來說,該平台是減負提效的“好幫手”。村干部通過手機隨時審批積分,系統自動統計積分並排名,省去了人工統計的繁瑣﹔平台還能實現村民信息管理、發布通知公告,甚至支持數據統計、按戶接龍等功能,“就像裝了‘千裡眼’和‘順風耳’,足不出戶,就能掌握全村情況。”楊建斌說。

  積分制與數字化的結合,正悄然改變著村庄面貌。像新窪村這樣,借助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治理的實踐正在寧夏遍地開花,數字技術正成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力量。

(責編:羅知之、李楠樺)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