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A股並購重組活躍 產業整合趨勢增強

毛藝融
2025年08月26日09:08 | 來源:証券日報222
小字號

原標題:A股並購重組活躍 產業整合趨勢增強

今年以來,並購重組市場持續升溫,呈現出產業整合加速、支付方式多樣化、私募基金深度參與等特點。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按首次公告日計,截至8月25日,年內A股市場累計披露3590單並購重組,同比增長10%。其中,107單涉及重大資產重組,同比增長114%。

中銀証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王君認為,在監管政策優化驅動下,結構性重組呈現上升趨勢。后續在政策鼓勵與資本市場改革共振的支撐下,並購市場有望進一步釋放產業整合與價值重塑空間。

產業整合加速

今年以來,產業整合趨勢增強,橫向和縱向整合均有。例如,7月18日晚間,中國船舶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吸收合並中國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事項已獲得証監會同意注冊批復,本次吸收合並能夠消除同業競爭,進一步整合雙方的優勢資源、充分發揮協同效應﹔8月13日,安源煤業公告稱完成金環磁選股份的過戶及相關變更登記,通過重組將煤炭業務置出,注入裝備制造行業優質資產,實現主營業務向新質生產力方向轉型升級。

以科創板為例,並購交易均為產業並購,且主要集中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圍繞同行業或產業鏈上下游進行,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效應不斷顯現。例如,8月15日晚間,江蘇華海誠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海誠科”)發布發行股份、可轉換公司債券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報告書(草案)(上會稿),本次收購將顯著提升公司在半導體環氧塑封料領域的市場地位。

大型交易顯著增多。例如,5月22日晚間,山東宏創鋁業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披露重組草案,擬收購山東宏拓實業有限公司100%股權,交易金額約635.18億元。6月9日晚間,海光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披露公告稱,擬通過換股方式吸收合並曙光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權,交易金額約1159.67億元。

深圳高禾資本控股有限公司管理合伙人劉盛宇對《証券日報》記者表示,政策創新引領、市場活力支撐、產業需求驅動的並購市場新氣象不斷呈現,高質量產業並購助力高質量發展的格局日益穩固。

並購支付方式愈發多樣化

在政策支持下,A股並購重組的支付方式更為靈活,差異化定價安排、自主業績承諾等創新性交易方案增加。

一方面,現金收購和股權+現金結合的方式佔比顯著提升。例如,湖南五新隧道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收購懷化市興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中鐵五新重工有限公司,採用股權、現金支付方式,並設定了業績承諾﹔而部分交易則完全採用現金支付,如深圳市宇順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收購中恩雲(北京)數據科技有限公司等。

另一方面,多家公司運用可轉債、定增募資、並購貸款等實施並購。例如,華海誠科收購衡所華威電子有限公司綜合運用股份、定向可轉債、現金的支付工具,通過多樣化支付手段提升交易可行性。

今年3月份,國家金融監管總局開展科技企業並購貸款試點,適度放寬《商業銀行並購貸款風險管理指引》部分條款,上海正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已積極參與試點。8月20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商業銀行並購貸款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

金杜銀行與融資團隊認為,《商業銀行並購貸款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擬允許控制型並購貸款期限原則上不超過十年,有助於銀行和企業設定更長的寬限期和更平滑的還款計劃,減輕並購方前期的現金流壓力。

私募基金深度參與

隨著並購市場持續活躍,私募投資基金也在積極調整策略,深度參與產業整合。

由地方國資或上市公司作為發起方設立的並購基金漸成趨勢。地方國資頻頻出手,從加碼投資到籌集基金,推動產業鏈並購整合。例如,今年以來,福建、浙江等地提出探索設立省級並購基金。這也意味著,地方國資參與並購的路徑正在拓展,在直接發起並購重組的同時,也以基金的方式配置資源。

上市公司也在爭相設立產業並購基金。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25日,年內180家A股公司合計設立約197家產業並購基金,預計募集資金規模上限約1874.68億元,擬投資領域涉及機器人產業鏈、商業航天、生物醫藥、數字經濟、新材料等。

去年9月份,“並購六條”明確支持私募基金以產業整合為目的收購上市公司。今年5月23日晚間,鄭州天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稱,啟明創投通過設立並購基金收購公司26.10%股份,成為其控股股東。該交易採用“雙GP+國資”的創新架構,為科技型企業提供了新的路徑。

在此背景下,更多私募基金也逐漸以產業整合為目標,不僅僅局限於傳統的“募投管退”模式,而是轉向“投資+並購+產業整合”的全鏈條運作。投中研究院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共計171隻私募基金以並購的方式成功退出,規模約430.65億元。

政策層面迎來更多“鬆綁”。証監會今年5月16日正式修訂並實施的《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對私募基金投資期限與重組取得股份的鎖定期實施“反向挂鉤”。今年6月6日,上海奧浦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收購澎立生物醫藥技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權的公告落實了相關規定,即私募基金投資期限滿48個月的,第三方交易中的鎖定期限由12個月縮短為6個月﹔同時,按標的業績分三期發股支付。

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國內策略分析師李求索認為,從私募投資者角度看,縮短鎖定期有助於資金循環,降低流動性風險,有效緩解“退出難”問題,暢通“募投管退”良性循環。

(責編:羅知之、李楠樺)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