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擴容至37隻

楊 潔
2025年08月28日09:17 | 來源:証券日報222
小字號

原標題: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擴容至37隻

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持續擴容中。8月26日,中國理財網發布第九批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名單,中郵理財新增2隻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至此,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已支持6家理財公司成功發行37隻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

接受《証券日報》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表示,此次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的擴容是養老金體系市場化運作的進一步深化體現,未來銀行理財子公司需進一步加強產品創新,與養老基金產品、保險產品共同形成豐富的養老金融產品貨架,以適配不同風險偏好投資者的需求。

中郵理財新增2隻產品

據悉,此次新增的2隻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分別設置了18個月和2年的最短持有期,2隻產品風險等級均為二級(中低),風險程度適中。

記者注意到,此前,中郵理財已發行365天、1095天(3年)、1825天(5年)等多種期限產品,新推出產品覆蓋了更靈活的持有周期(1.5年、2年),以滿足投資者對流動性與收益平衡的需求,適配不同年齡群體的養老規劃節奏。

中郵理財相關負責人向《証券日報》記者表示,此次新增的兩款產品延續“低波穩健”核心定位,均為PR2中低風險,主要通過使用固定比例投資組合保險策略和目標風險策略,均衡配置債券和權益等各類資產。其中,不低於80%投資較低風險的固定收益類資產,積累票息收益﹔不高於20%投資收益彈性較強的權益類資產,並採用增配優先股、對沖工具等方式,力爭降低組合波動,提高投資者持有體驗。

蘇商銀行特約研究員薛洪言在接受《証券日報》記者表示,上述新增產品在設計上既兼顧了中長期資金保值增值需求,又通過18個月和2年的限定持有期降低了頻繁申贖帶來的流動性風險。中低風險等級與“固收資產為主、權益及衍生品資產為輔”的配置策略,符合養老金投資追求穩健收益的特性,特別是針對風險偏好較低的群體提供了更適配的選擇,這種設計反映了管理機構在控制波動性與提升收益潛力之間的平衡考量。

“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擴容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有利於養老第三支柱的建設,同時也有利於吸引更多的中長期資金進入資本市場。”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楊海平向《証券日報》記者表示。

養老金融產品待豐富

自2023年2月份首批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正式推出以來,截至目前,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已支持6家理財公司成功發行37隻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目前市場上共有21家商業銀行參與代銷。

總體來看,當前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數量與保險、基金等品類相比還有所差距。在薛洪言看來,這主要緣於銀行理財子公司參與個人養老金市場時間較短、產品准入需符合多重監管要求等因素。但理財產品憑借銀行渠道的客戶觸達優勢、固收投資傳統以及中低風險特征,與養老金資金屬性具有天然契合度。未來隨著賬戶制普及和投資者教育深化,有望通過差異化策略(如目標日期型、浮動淨值型產品創新)擴大市場份額,與保險、基金形成互補共生的養老金融生態。

“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需穩步擴容,與養老基金產品、保險產品共同形成豐富的養老金融產品矩陣,以適配不同風險偏好投資者的需求。”楊海平進一步表示,銀行理財子公司要用好鼓勵理財資金等入市一系列政策,適時加大權益類理財產品投放,或者在“固收+”框架下及在混合類理財產品項下,提升權益類資產配置。同時,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強化投研體系的升級,探索並擴大可配置資產范圍。此外,應適度拉長理財產品的期限,改善理財產品的收益率表現,並穩妥推進運營和管理的數字化,努力提升投資者體驗。

在發展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方面,薛洪言建議相關主體可從三方面著力:一是加強產品創新,開發匹配不同生命周期風險偏好的階梯型投資組合﹔二是提升投教效能,增強年輕群體養老儲備意識﹔三是優化制度設計,推動稅收優惠額度動態調整與投資顧問服務配套,幫助投資者克服行為偏差。

(責編:羅知之、李楠樺)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