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攜手探索數據要素釋放物流產業價值路徑


政策引領、安全延伸、消費協同、企業實踐與算力支撐,社會各界正通過多維探討,勾勒物流可信數據空間的構建路徑。
近日,2025人民數據大會“物流可信數據空間的構建與展望”平行論壇在深圳前海國際會議中心舉行。論壇由人民網﹒人民數據主辦,華夏數儲數字經濟技術有限公司、深圳市華儲數據科技有限公司支持,聚焦物流可信數據空間構建,探討數據要素釋放物流產業價值的路徑。
政策引領:數據要素為高質量發展“鋪路”
當前,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已深度融入生產、分配、流通等全環節,我國密集出台一系列政策為物流數據合規流通“鋪路”。 今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數據局等部門聯合發布《關於開展物流數據開放互聯試點工作的通知》,明確聚焦物流行業痛點,探索公益性與市場化結合的多層次數據開放機制。
從產業層面看,物流行業數字化轉型已從“可選項”變為“必答題”。商務部消費促進司副司長楊枿從消費與物流融合視角提出,數據要素是推動兩者協同升級的“紐帶”。當前數字消費蓬勃發展,物流數據與消費數據的深度融合,既能優化供應鏈調度、提升末端配送效率,又能精准匹配消費需求、激發市場潛力,為“購在中國”等消費行動提供支撐,推動物流從“被動履約”轉向“主動服務”,為消費提質與物流升級注入雙重動能。
國家消防救援局新聞發言人孫毅軍從安全維度拓展了數據應用邊界,他提出數據賦能消防思路對物流領域具有重要啟示:通過物聯感知、AI模型實現風險早預警,利用數據孿生優化指揮調度,推動政務“一網通辦”——這一邏輯可延伸至物流領域,物流可信數據空間可整合運輸安全、倉儲消防、道路巡檢等數據,構建全鏈條安全防控體系,破解物流安全管理碎片化難題。
實踐落地:企業與算力基座共筑生態
企業是物流可信數據空間建設的核心主體。華夏數儲數字經濟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紫星說,數字經濟已進入“數據+場景+交易”深度融合階段,三者協同共生形成價值閉環:數據催生算力需求,算力激活數據潛能,應用場景反哺數據增長。
據介紹,華儲數據以“3+5+N”模式構建物流可信數據空間,通過數據交易、交付、資產管理三大平台筑牢安全基石,以合規確權、供需撮合等五項服務打通流通鏈路﹔在道路巡檢場景,依托北斗技術與AI算法將病害識別率提升至95%,應急響應壓縮至10分鐘內﹔在貨車保險領域,優化承保、理賠全流程,破解行業風控難、效率低痛點,形成可復制的物流數據賦能范本。
算力是數據價值釋放的“底層支撐”。國家超算無錫中心負責人趙飛表示,作為算力國家隊,中心不僅提供 CPU、GPU 等算力資源,更構建“算力+可信數據空間+算法”生態——在保障企業數據安全不泄露的前提下,為物流數據建模、分析提供算力支撐,解決 “數據有了,算力不足”的難題,為物流可信數據空間的技術落地提供堅實基座。
一些參會嘉賓認為,隨著政企學研協同深化,物流可信數據空間將進一步打破數據孤島,推動物流數據從“靜態存儲”轉向“動態流通”,為物流產業數字化轉型注入新動能,也為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提供“物流樣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