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完善城鄉消費設施重在補短板

郭靜原
2025年09月06日08:42 | 來源:經濟日報222
小字號

原標題:完善城鄉消費設施重在補短板

  城市商業綜合體“扎堆”改造升級,智慧商圈、沉浸式體驗成為激活消費新引擎﹔5G信號覆蓋山區村庄,快遞車穿梭於鄉間小道,村裡的便民小店打通農村消費“最后一公裡”……消費設施建設是提振消費的“硬件基礎”,優質的消費設施可以提升消費體驗、降低消費成本,從而激發公眾消費熱情與意願。城鄉基礎設施的持續完善,已成為促消費、穩增長的重要著力點。

  今年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24.55萬億元,最終消費支出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52%,充分發揮經濟增長主引擎作用。不僅如此,我國是農產品生產和消費大國,每年僅生鮮農產品消費規模就高達10億噸。

  然而商品流通效率低、供給結構單一、消費場景匱乏等消費設施短板持續制約消費提質擴容,亟需進一步推動“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更好結合,增強供需適配性,構建覆蓋廣、品質高、可持續的現代化消費支撐體系,釋放消費潛力。

  同時,城鄉消費設施發展不平衡問題依然突出。在農村地區,冷鏈物流缺口導致生鮮農產品損耗率居高不下,部分偏遠山村快遞配送時效長達5天至7天,制約了“農產品進城”與“工業品下鄉”的雙向流通﹔走進城市,小修小補的家電維修總是耗時費力,老年人常在數字化場景中無所適從,逛街又難免遭遇停車難、服務體驗差以及商場同質化等問題,跨區域、跨部門協同以促進消費擴量、提質升級的體制機制也尚未完全打通。

  完善城鄉消費設施重在補好短板。從改善農村消費環境到提升城市運行保障能力,要深入實施縣域商業建設行動和“千集萬店”改造升級,聚焦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配送體系建設,推動冷鏈物流、倉儲設施向農村延伸,進一步暢通農產品上行、工業品下行機制﹔加快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加大對夜間消費集聚區域的經營活動場地、公共交通運力、臨時停車泊位等配套保障力度,以及公共場所和線上服務平台的適老化、無障礙化建設,充分滿足全天候、全年齡段消費需求。

  完善城鄉消費設施重在提升品質。當前,城市更新已經進入新發展階段,如何在已有消費基礎設施和新興消費場景建設中實現有效對接,打造更多融合社交、購物、文娛等功能的城市“第三空間”,是激發消費新需求的重要環節。要推動老舊商圈向智慧商圈、沉浸式體驗空間等新型商業場所轉型,優化布局城市商業網點,打造購物中心、商業街、社區便民生活圈等多層級消費中心,在滿足基本需求的同時,積極融入更多數字、綠色與健康的新型消費理念,讓群眾在高品質消費中收獲更多幸福感。

  完善城鄉消費設施重在強化協同。消費設施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相互關聯的“系統工程”。冷鏈物流不僅要覆蓋農村,還要銜接城市商超﹔社區便民設施不僅要服務居民,還要聯動周邊商圈﹔綠色消費不僅要布局終端,還要打通回收、再利用全鏈條。對此,政府要發揮頂層設計作用,通過專有政策、專項投資和稅收優惠等方式,充分激發經營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精准支持消費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升級﹔企業要主動作為,靈活運用市場化運作模式,在參與城市商圈改造升級的同時,積極探索下沉市場新藍海。唯有多方協同發力推進城鄉消費設施建設,才能不斷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責編:楊曦、李楠樺)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