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當機器人成為“店小二”

楊學聰
2025年09月06日08:42 | 來源:經濟日報222
小字號

原標題:當機器人成為“店小二”

  “您好,冰美式好了,請掃碼取杯。”北京中關村ART PARK大融城內,一座名為“銀河太空艙”的裝置前,銀白色機械臂平穩遞出咖啡。排隊的人群非但不覺突兀,反而紛紛舉起手機記錄這一刻。

  機器人不僅會說話,還能端咖啡、拿飲料,整個太空艙是為城市生活量身打造的人形機器人智慧零售解決方案,每台最小僅需9平方米空間,卻可全天候自主運營,售賣飲品、小食、文創、藥品等高頻消費品類。這正是人形機器人走出實驗室、融入城市煙火的一個生動縮影。

  機器人“店小二”順利上崗,背后既反映了人形機器人技術的一日千裡,也體現了朴素的經濟邏輯。機器人零售是“一次性投入,24小時運轉”,同一套機械臂能同時做到補貨、做咖啡、遞飲料。即便算上折舊、硬件攤銷、運維成本,“一人多崗”的機器人“店小二”綜合開銷仍低於傳統人力方案。

  此外,新奇體驗所帶來的流量加持也不容小覷。有報道估算:太空艙日均服務2000人次,帶動周邊客流量提升三成。人形機器人在真實場景中上崗,吸引了更多因好奇特意來體驗的消費者,把“體驗”變成了新的生產要素。

  值得一提的是,機器人不僅在聚光燈下服務,也能在燈火闌珊處堅守。可以期待,當這種智慧零售在實踐中快速迭代,便能結合不同區域特色,定制提供更多樣化的商品和服務,還可以在傳統便利店難以覆蓋的城市邊角——如交通樞紐、老舊小區、景區街角和夜間場景,以更低成本、更快部署的方式提供高效服務,有效提升公共服務密度與消費便利性。

  幾乎與機器人智慧零售同步,機器人“4S店”也應運而生,進一步推動機器人從展示品走向日常應用。以往,人形機器人價格高企,加之后期維護成本較高,極大限制了其普及應用。近日,北京亦庄啟動全球首家具身智能機器人“4S店”,為全球頂尖機器人產品提供高契合度的場景展示與沉浸式體驗空間,使用戶能夠直觀感受產品性能。

  隨著產業鏈企業、整機廠商與“4S店”攜手合作,逐步形成“研發—制造—場景—金融—服務”一體化閉環,構建起覆蓋機器人全生命周期的服務體系。通過“集中採購+標准化維修”及與金融機構合作的“租賃+托管”模式,更多中小企業和家庭用戶能夠以更低門檻使用機器人,將潛在需求轉化為現實市場,推動技術價值順暢實現商業變現。

  從機器人便利店到機器人餐廳,從跑馬拉鬆到各項競技比賽,今年以來,人形機器人的驚人能力持續刷屏。各式各樣的技能,讓人大開眼界,為它們在更多場景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奠定了基礎。

  從智慧零售到“4S店”,用標准化、數據化、服務化的方式,把高成本、低頻次、難維護的“技術奢侈品”,變成低成本、高頻次、易維護的“日常耐用品”。技術正將不可能變成生意,當機器人不再是展櫃裡的“鋼鐵俠”,而是成為街頭巷尾的“店小二”,一個新的產業時代才真正開始。

(責編:楊曦、李楠樺)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