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增“數”賦“智” 我國制造業加速智能化轉型

人民網記者 王紹紹
2025年09月17日16:22 | 來源:人民網222
小字號

點擊播報本文,約

在吉林長春某軌道交通裝備制造企業數字化產線上,智能監控屏幕上閃動著實時生產數據,智能生產設備飛速運轉,一片繁忙景象相關負責人表示,該企業結合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推動產線數字化轉型,每年可節省3萬噸水,整體運營成本降低約20%。

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基礎,是國民經濟的中流砥柱。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8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2%,環比增長0.37%。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1%,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9.3%,分別快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9和4.1個百分點。

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融入制造業,可以降低企業庫存、內部協調、用工等多環節的成本﹔同時有助於企業優化生產流程,提升產品穩定性和良品率,促進產業創新升級。”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史宇鵬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能夠提升企業經濟效益,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我國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培育新質生產力,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持續深入,為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賦能賦智。

在甘肅金昌某銅業公司上萬平方米的廠房內,機器轟鳴,少量工人穿梭其間檢查設備運行狀況。集控中心電子大屏前,工作人員操作電腦,各類設備成功對接,銅陽極板自動存取各項生產設備有序運行據了解,目前該生產車間已實現自動化生產

在山東紡織廠,光電探測自動識別問題紗線,智能化捻接器精准掐斷,半秒就可實現無縫對接。過去紗線斷點靠人工對接,質量檢測靠肉眼全自動生產線投入使用后,產品質量明顯提升。”相關負責人表示過去這台細紗機停機換錠要二十多人現在智能設備可以“不停機更換”。

“數字化強化了供應鏈協同和智能制造能力,使企業能夠在突發事件中提升保障能力,從而增強經濟社會運行的韌性與安全性。”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楊剛強表示,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不僅需要技術創新升級,也需要制度重塑,破解結構性、制度性、風險性挑戰,增強轉型的可持續性。

當前,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等飛速發展,逐漸構建起覆蓋全產業鏈的制造體系,成為推動新型工業化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基礎設施

在湖北荊州某紡織公司的自動化生產線上,棉花等原料經過清花、梳棉、並條等多道工序,被加工成一根根紗線。近萬平方米的車間內,工人零星分布產線經理介紹,以前只能靠人工操作,實現現有產能需要3000名工人﹔建設5G全連接工廠后,通過智能化生產線,員工只要550人,生產效率提升20%,能耗減少15%,質效大幅提升。

在山東煙台輪胎廠輪胎生產線上,輪胎通過質檢儀,屏幕上便顯示出檢測數據。該廠為每條輪胎都嵌入了微型芯片,從原材料進廠到生產工序再到成品發運,全流程數據都被實時採集並上傳至AI管理平台。通過智能化改造,工廠的輪胎生產效率提升了30%以上,產品不良率降低了50%以上。

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基礎條件和產業格局方面仍存在短板制約了產業整體協同和擴散。在楊剛強看來夯實基礎,加快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通過財政補貼、產業基金等降低中小企業轉型門檻﹔加大核心技術攻關力度,增強自主可控能力﹔完善財政金融支持和風險分擔機制,增強企業信心﹔建設能源管理平台,進行智能監測、預測性維護和全過程碳排放管控,推動形成綠色制造體系。

(責編:孫紅麗、高雷)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