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財米油鹽︱原拆原建,老房子“變身”好房子

2025年09月19日15:28 | 來源:人民網222
小字號

點擊播報本文,約

家,是人們生活的基礎支撐,也是幸福的重要依歸。過去幾十年,我國經歷了世界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鎮化進程。現如今,許多城區老房也步入了“高齡”,結構老化、配套落后、安全隱患逐漸浮現。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支持老舊住房自主更新、原拆原建”,為各地推進城市更新、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新思路、新解法。

老房雖然“老”,但地段好、配套足的核心優勢並沒有變。“原拆原建”被適時提出,旨在用更高標准的建筑技術,對小區、住房進行改造提升,為“老街坊”體驗“好房子”提供了新選擇。同時,此舉在一定程度上為政府節省因搬遷安置帶來的財政支出。

對於群眾普遍關心的錢誰出、誰來建等問題,各地因地制宜,在實踐中探索出了一些經驗——

圍繞“誰能申請原拆原建”?廈門提出,房齡超40年且缺乏維修加固價值的,或者屬於C級、D級危房的,業主可申請自主原地翻建。

針對資金問題,浙江提出,支持通過設立城鎮社區更新基金、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方式籌措資金。業主也可提取住房公積金、專項維修資金用於更新改造。

意見不統一該咋辦?廣州提出,有少數不同意的,可通過協商、行政調解、行政征收等多元化爭議處置方式推動改造。

總的來說,各地在落地細則上雖稍有差異,但整體上都傾向採用“居民自主+市場參與+政策保障”的框架模式。

數據顯示,2019—2024年,全國累計開工改造老舊小區28萬個,惠及居民4800萬戶、超1.2億人。改造管線、增設停車位、加設電梯等“微改造”,為群眾的出行、生活增添了“小確幸”。

從設施改造到住宅更新,愈加精細化的治理舉措不僅改善了老百姓的居住環境,更凝聚了社區共識、延續了鄰裡情誼,最終匯聚成城市治理“以人為本”的濃濃暖意。

總策劃:孫海峰

制片人:章斐然 謝婷

監制:呂騫

策劃:申佳平 李佳

文字:王仁宏

攝像:謝欣良

剪輯:石雪 張培揚

設計:鄭美鈺

包裝:趙晨

專題:《財米油鹽》——你的財經寶典

(責編:申佳平、高雷)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