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AI治理”何以戰勝“AI謠言”?

曹淼
2025年09月19日16:08 | 來源:人民網222
小字號

點擊播報本文,約

近年來,隨著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的迅速普及,網絡謠言也呈現出多模態、高仿真、大規模等新特征。據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新媒體研究中心發布的報告顯示,2023年以來,人工智能技術被濫用導致AI謠言信息量在半年內增長65%,顯著提高了網絡治理的復雜性與緊迫性。

面對這一挑戰,行業正積極回擊,用AI治理AI。抖音日前宣布,在其平台謠言治理中引入大模型能力,實現“發現即管控”,初步形成規模化、自動化治理能力。此舉使平台上的謠言曝光量在一個季度內下降67%。

增長65%,下降67%。這兩個數據展現出的悖論值得深思:人工智能讓制造謠言更容易,也讓治理謠言更高效。

人工智能技術大幅降低內容生成門檻,文字、圖像、音頻、視頻等多模態信息均可被高效合成與修改。如,“7月1日起老年人坐火車可打折”“每20個‘80后’中有1人已去世”等網絡謠言,因內容逼真、傳播迅速,極易誤導公眾並引發社會焦慮。

美國《科學》雜志相關報告文章顯示,虛假新聞的傳播概率比真實新聞高出約70%。尤其在突發事件中,AI可快速生成並擴散謠言,傳統人工核實與辟謠機制難以應對指數級增長的信息規模。

以往平台治理謠言多依賴媒體曝光或機構辟謠,再通過人工錄入謠言庫、回查與攔截,處理周期常以“天”為單位。如今,大模型技術正在改變這一滯后局面。

以抖音為例,其採用的治理大模型可主動識別具有一定傳播熱度的內容,提取視頻關鍵信息並進行實時聯網檢索,核驗其真實性。如,檢測到“老年人火車票打折”這類疑似謠言時,系統自動對接權威信源進行交叉驗証,完成風險判定與處置。目前,單例謠言處理時效已縮短至“小時級”。

此外,抖音於今年9月推出“AI抖音求真”功能,以“求真卡”形式在相關視頻及搜索場景中嵌入澄清信息,使用戶在瀏覽過程中即可獲取事實核查內容。

盡管AI技術顯著提升治理效率,但其能力仍高度依賴已有數據與規則樣本。一方面,面對全新類型或動態變化的謠言,尤其是利用“AI幻覺”生成的非惡意虛假信息,人工審核與權威信源介入仍不可替代。畢竟大模型技術再進步,其知識也來源於已有數據。另一方面,AI謠言常具有跨平台、自動化分發等特點,靠單一平台難以根治。

業內觀點認為,實現有效治理,需構建“技術+政策+公眾+生態”的多維協作機制:相關部門需明確AI生成內容的法律責任主體與監管規則﹔媒體機構應建立快速響應與事實核查機制﹔公眾舉報與數據共享也將發揮重要作用。

從產業角度看,AI治理不僅限於“辟謠”,而是涵蓋技術防控、法律法規、公眾教育和行業協同的系統工程。未來,伴隨大模型持續迭代與多模態檢測技術升級,AI治理效率有望進一步提升。與此同時,如何健全AI倫理規范、強化平台責任、提升公眾信息素養,也將成為產業和政策層面長期關注的議題。

(責編:李源、高雷)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