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機器人在制造業多場景應用中脫穎而出


點擊播報本文,約
在“智造”升級的浪潮中,機器人發揮著中流砥柱的作用。近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25年8月份工業生產數據顯示,全國規模以上數字產品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6%,增速高於全部規上工業3.4個百分點。從產品看,機器人產業發展勢頭強勁,機器人減速器、工業機器人等產品產量同比分別增長28.6%、14.4%。
優勢產業壯大
在9月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張雲明表示,數據顯示,制造業機器人密度達470台/萬人,遠超全球平均水平。光伏、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等領域,智能制造裝備和系統解決方案取得群體性突破。
我國制造業機器人的加速滲透,得益於龐大的制造業體量為產業應用提供的豐富場景。特別是近年來,以“新三樣”為代表的優勢產業快速壯大,產業鏈話語權持續提升,帶動一批國產機器人企業脫穎而出。
今年9月份,深圳市優必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優必選”)宣布,獲得國內某知名企業2.5億元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產品及解決方案採購合同,再次刷新全球人形機器人領域最大的單筆合同紀錄。截至目前,公司Walker系列人形機器人已獲得近4億元合同。
“公司已與眾多知名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客戶群體覆蓋新能源汽車制造、3C制造、智慧物流等領域,包括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順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等。”優必選相關人士對《証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司工業人形機器人Walker S系列已進入全球多家工廠實訓。
除了在傳統工業場景的應用,機器人自身的技術突破正推動其應用邊界不斷拓展。
浙江吉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泰智能”)研發的爬壁檢測機器人,便是技術突破的典型案例。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小底盤,卻能穩穩吸附光伏立柱爬至高空作業,不僅可破解風電風機葉片傳統人工檢測的高風險、低效率、低精度難題,還能為新能源領域的筑牢安全生產防線。
吉泰智能創始人徐光平在接受《証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公司核心產品爬壁檢測機器人及一體化大數據平台的多項硬件核心技術,如不同材料表面吸附、壁面曲率自適應控制技術等均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產業強鏈補鏈
機器人在制造業的加速滲透緣於全產業的協同發力。從核心零部件、整機到產業生態,伴隨著關鍵環節國產化進程的加快,“中國智造”有了更堅實的支撐。
機器人三大關鍵零部件——伺服電機、減速器、控制器,曾一度制約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近年來,我國企業持續攻關,核心零部件自研率顯著提升。
例如,深圳市雷賽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於近日推出第三代FM3系列無框電機。該公司相關人士表示,該系列電機結合了日系高精度繞線與灌封工藝,聚焦機器人在結構緊湊性與性能一致性上的核心需求,在實現歐美龍頭企業產品超低齒槽轉矩的同時,轉矩密度還提升了20%,可為機器人關節提供更高效、更可靠的動力解決方案。
在核心零部件自主化取得突破的同時,我國機器人企業也在積極布局生態建設,通過搭建開放平台、匯聚產業鏈資源,進一步增強產業競爭力。
以重載機器人企業深圳賽博格機器人有限公司為例,目前已有20余家核心零部件企業圍繞其“模塊化開放平台”開發專用傳感器,8家系統集成商定制了礦山巡檢、海上油氣開採等專用機型,部分海外企業也通過技術授權加入了公司的產業生態。該公司創始人董典彪對《証券日報》記者表示:“我們不是閉門造車,而是要做生態產業鏈的鏈主。公司旨在用技術搭台、用標准立規、用需求引商,讓上下游企業在協同中成長。”
為進一步夯實機器人產業發展根基,我國正持續加大機器人全產業鏈強鏈補鏈力度,通過摸清薄弱環節、系統部署核心技術攻關,針對行業前沿技術及重點環節啟動“揭榜挂帥”引才,再依托科技企業孵化器與首台(套)等推廣政策,不斷打通產學研用,凝聚產業合力攻克短板,為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