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人形機器人前景如何

桑 銘
2025年09月22日09:16 | 來源:經濟日報222
小字號

點擊播報本文,約

原標題:人形機器人前景如何

從春晚舞台上的秧歌舞表演,到人機協作跑馬拉鬆﹔從綠茵場上的靈活踢球,到運動會上參與競技……人形機器人正以前所未有的熱度進入公眾視野。它們動作越發靈活,行為越發“擬人”,在不少場景中已初步具備與人類互動協作的能力。但與此同時,人形機器人穩定性差、難以商業化等現實約束,也讓許多人關心:人形機器人前景究竟如何?

要看到,人形機器人仍處於發展早期,技術瓶頸顯著,實用化挑戰巨大。在實際應用場景中,人形機器人面對不確定性和突發狀況,仍存在穩定性不足、運動控制復雜、能耗大、成本高等難題,從單一技能走向通用智能還需時日。其雙足雙手機械結構、高度依賴交互與情感能力等特點,也決定了技術標准和系統優化仍待長期推進。

但也要看到,機器人以“人形”為進化方向,是基於現實環境適配、技術路徑依賴與情感認同需求這三重邏輯的共同選擇。從環境維度看,現實世界中絕大多數設施是依據人類的身體結構與運動模式設計的。人形機器人天然匹配這些既有環境,無需對基礎設施進行大規模改造即可“無縫接入”。從技術維度看,人形機器人能夠通過觀察人類行為、模仿動作序列,並借助多關節傳感反饋,實現高效的技能遷移。這種擬人化學習機制,大幅降低了傳統機器人從零編程的成本,提升了訓練效率。從情感維度看,人形機器人的外觀與行為模式更易獲得人類的信任與共鳴。在醫療陪護、家庭服務等需要高度情感互動的場景中,它們能更順利地與人建立聯結,提升服務接受度。

展望未來,人形機器人的發展潛能是巨大的。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上發布的《人形機器人十大潛力應用場景》,描繪了其應用於各行各業的廣闊前景,展現出人形機器人極強的可行性和實用性。擁有人形不僅意味著人類能做的工作它們也能做,還意味著在極端環境或特殊情境中,人類無法承擔的工作可以由它們代替完成。目前,人形機器人已逐步邁出實驗室,走向實際應用場景。隨著技術的不斷突破與政策標准的日益完善,人形機器人將逐步進入與人類生活協同的新階段,在制造、服務、醫療等多個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人形機器人的時代才剛剛拉開帷幕,它或許步履尚顯蹣跚,但價值毋庸置疑。繼續推進人形機器人的研發與應用,既是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對真正“服務於人”智能助手的現實呼喚。當然,人形機器人產業成熟絕非一蹴而就,它既依賴技術突破與產業鏈支持,也需政策與標准協同推進,更呼喚社會各界給予更多耐心與理性期待。全產業鏈需協同攻關核心零部件,建立統一的標准與安全規范,可先在工業制造、商業服務、應急救援等結構化或高危險場景實現應用,再不斷積累數據、迭代技術、降低成本,逐步推進多場景規模化應用。

(責編:羅知之、陳鍵)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