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來我國居民收支穩步增長


點擊播報本文,約
人民網北京9月28日電 (記者楊曦)國家統計局今日發布《“十四五”以來社會民生統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十四五”以來,我國人口總量總體穩定,人口發展質量不斷提高,勞動年齡人口紅利依然存在,就業總體穩定、結構優化,居民收支穩步增長,為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基礎性支撐。
人口規模總體穩定,人口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總人口和勞動年齡人口規模優勢依然明顯。2024年末,全國人口總量為140828萬人,人口總量位居世界前列。2024年,我國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為85798萬人,佔總人口的60.9%,規模優勢和人口紅利依然存在。
人口分布向城鎮和東部地區集聚。2024年末,我國城鎮人口94350萬人,城鎮化率為67.00%,比2020年末提高3.11個百分點,城鎮化率持續提高。東部地區常住人口為56702萬人,佔全國人口的比重為40.32%,比2020年提高0.30個百分點。
人口發展質量持續提高。2024年,我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達到79.0歲,比2020年提高1.07歲,比世界平均水平高5歲。全國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11.21年,比2020年提高0.46年。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15.37%,比2020年提高4.81個百分點。
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就業結構持續優化
城鎮就業人員繼續增長。2024年末,全國就業人員總量73439萬人,其中城鎮就業人員47345萬人,比2020年末增加1074萬人,佔全國就業人員的比重達64.5%﹔鄉村就業人員26094萬人,減少2699萬人,佔全國就業人員的比重為35.5%,穩崗位、促就業力度加大,城鎮就業提質擴容。
第三產業吸納就業能力增強。2024年末,第三產業就業人員為35866萬人,比2020年末增加60萬人﹔佔全國就業人員的比重為48.8%,提高1.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就業“蓄水池”作用更加凸顯。
重點群體就業保障有力。2024年,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均值為5.1%,比2020年下降0.5個百分點﹔城鎮外來農業戶籍勞動力調查失業率均值為4.6%,下降1.0個百分點。2024年,共幫扶失業人員再就業515萬人,困難人員就業163萬人,就業援助和兜底幫扶機制不斷加強。
居民收支穩步增長,收入差距逐步縮小
居民收入穩定增長。2024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1314元,比2020年增加9125元﹔扣除價格因素影響,2021—2024年年均實際增長5.5%,與同期GDP增速同步﹔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54188元、23119元,年均實際增長4.5%、6.9%。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資性收入、經營淨收入、財產淨收入、轉移淨收入四項佔比分別為56.5%、16.7%、8.3%和18.5%,居民收入來源日益多元。
居民消費水平提高、結構升級。2024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8227元,比2020年增加7017元﹔扣除價格因素影響,2021—2024年年均實際增長6.5%。居民消費結構優化升級,恩格爾系數由2020年的30.2%下降到2024年的29.8%﹔教育文化娛樂、交通通信、醫療保健等發展型消費支出較快增長,2021—2024年年均增長10.0%﹔居民服務性消費支出年均增長9.5%,比商品性消費支出快3.8個百分點。
收入差距逐步縮小。2024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快於城鎮居民2.4個百分點,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為2.34,比2020年下降0.22﹔東部與西部地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為1.59,比2020年下降0.03。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