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蕾游”與“團圓餐”交織 激發線下餐飲消費新趨勢


點擊播報本文,約
“雙節”疊加的8天超長假期,餐飲消費熱度一路飆升,“團圓餐”與“味蕾游”實現激情碰撞。據商務部監測數據,假期前4天,全國重點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同比增長3.3%。
“A279號請用餐!”——傍晚六點的北京合生匯,叫號聲穿透人群,電子屏上顯示前方還有158桌在等待。服務員為排隊顧客送上免費酸梅湯,門口等位的年輕人一邊玩著店家提供的跳棋,一邊刷著手機查看預計等待時間……國慶節中秋節“雙節”期間,這樣的場景在北京各大商圈不斷上演,排隊等位的長龍成了假日期間京城最熟悉的風景。
北京市商務局發布的假期數據顯示,8天假期,市商務局重點監測的百貨、超市、專業專賣店、餐飲和電商等業態企業實現銷售額95.1億元﹔全市60個重點商圈客流量5966.8萬人次,同比增長13.9%。假期前4天,天津市商務局監測的179家樣本餐飲企業累計實現營業額3851.3萬元,同比增長28.6%。據成都市商務局監測數據,10月1日至7日,全市17家重點餐飲企業合計實現零售額1.2億元,同比增長7.3%。
家庭出游、親友聚餐需求疊加,堂食人數增多的同時也帶動地方菜飄香四方。抖音平台上,親子餐團購銷售額環比增長99%,多人套餐環比增長51%。其中,徽菜、雲貴菜表現尤為亮眼,銷售額環比增幅均超過120%。美團預訂數據顯示,假期餐廳預訂量同比增幅均在200%左右,梭子蟹、大閘蟹、桂花等時令食材紛紛登上中秋餐桌,上新時令食材的餐飲門店數同比增長145%。
此外,“雙節”期間餐飲呈現新趨勢。一是憑借移動通訊優勢,異地消費活動增長。美團、大眾點評數據顯示,今年中秋餐廳預訂用戶中,異地消費者佔比同比增長30%。成都老字號餐廳陳麻婆豆腐相關負責人表示:“中秋當天的座位國慶節就預訂滿了,其中也有外地游客來我們家體驗成都特色美食、看川劇變臉表演。”
二是美食消費熱潮涌向城市深處。高德掃街榜數據顯示,國慶期間本地生活餐飲行業訂單量同比增長150%,大量藏在街頭巷尾的“煙火小店”迎來客流高峰。“游客從‘尋味大城市’轉變為‘美食小城游’,從‘走馬觀花’轉變為‘深度旅游’,眾多美食小城榜單流量大幅增長。”美團餐飲研究院研究員張譯表示。
三是“團圓”這一文化內涵得到彰顯。通過與地方特色美食深度融合,主打家庭聚餐場景,成為中秋節與家人相聚的溫馨之選。高德掃街榜數據顯示,名字帶有“團圓”的餐廳城市排名中,重慶數量居首,溫州、益陽、南陽等地緊隨其后。從導航熱度來看,佛山、北京、無錫、哈爾濱等地“團圓”餐廳備受青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