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這場污染防治攻堅戰,打得漂亮

2025年10月19日08:24 | 來源:光明日報222
小字號

點擊播報本文,約

原標題:【決勝“十四五”】這場污染防治攻堅戰,打得漂亮

金秋時節,山河錦繡。北京奧林匹克公園,綠樹碧水藍天相映成景﹔四川成都,繁華街景與聖潔雪山遙相呼應﹔雲南大理,蒼山洱海與古城民居織就人城和諧新畫卷……

“十四五”以來,各地全面准確落實精准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方針,以更高標准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藍天不是等來的,而是拼出來的

站在景山山頂憑欄遠眺,庄嚴肅穆的故宮博物院、高樓林立的CBD商圈、筆直挺立的奧林匹克塔……一個個城市景觀與湛藍天空組合成一幅幅“靚照”,讓攝影愛好者王程龍欣喜又感慨:“與10年前的北京相比,這變化忒大了!”

優良天數為290天!2024年,北京市空氣質量交出亮眼答卷——與2013年相比,優良天數增加了114天。壁紙藍、漫畫雲、燦爛星空、絕美朝霞,這些都經常出現在市民的“朋友圈”。怪不得有人說:“藍天不僅多,而且更清透,美麗北京越來越具象化。”

放眼全國,“十四五”以來,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穩中向好。2024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降到29.3微克/立方米,與10年前相比累計下降56%,重污染天數減少92%,成為全球空氣質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國家。

藍天不是等來的,而是拼出來的!

因地制宜推進北方地區清潔取暖改造,累計完成散煤治理4100萬戶﹔高質量開展重點行業超低排放改造,累計完成8.93億噸粗鋼產能的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或重點工程改造,協同減少二氧化碳4000萬噸以上﹔聚焦重點區域開展攻堅行動,2024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細顆粒物(PM2.5)濃度分別比2020年下降18%、10%和20%……“十四五”以來,生態環境部持續推動落實《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指導各省區市落實落細大氣質量改善的路線圖、時間表和任務書。

從以往“盼藍天”,到如今爭相“拍藍天”“晒藍天”,一張張照片,在直觀展示新時代藍天保衛戰巨大成就的同時,也折射出公眾不斷提升的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

讓每一片水域都成為幸福源泉

深秋時節,位於小凌河北岸的遼寧錦州東湖森林公園內,長堤鋪金,游人如織。

過去,由於工業化加速、城市人口倍增,穿城而過的小凌河及其支流不堪重負,一度斷流,城區段水質因工業和生活污水直排而每況愈下。

2014年,一項針對小凌河的綜合治理工程隨之展開。關閉沿河近百個排污口、升級管網、新建污水處理廠……一系列組合拳讓曾經的“臭水溝”變為如今的“幸福河”。

來自生態環境部門的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地表水水質優良斷面比例為90.4%,首次超過90%﹔長江干流連續5年、黃河干流連續3年全線水質保持Ⅱ類﹔太湖水質達到有監測數據以來最好水平。

針對黑臭水體治理,我國構建起“天-空-地”立體監管體系,充分利用衛星遙感、無人機等手段,持續加大監管力度,鞏固提升黑臭水體治理成效。目前,全國3000多條地級及以上城市黑臭水體基本消除,縣級城市黑臭水體消除比例也超過90%。

入河排污口監管是水環境保護工作的“牛鼻子”。“十四五”以來,生態環境部通過“查、測、溯、治”,共查出入河排污口36萬余個、入海排污口6.3萬余個,七大流域和重點海灣整治完成率分別達90%和93.3%。

針對飲用水安全保障,我國扎實推進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持續開展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行動,累計劃定2.4萬個鄉鎮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

生態環境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以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為重要抓手,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讓公眾共享“一河一美景、一湖一風光”的美麗中國水韻畫卷。

撫平大地“傷疤”,煥一方淨土生機

邊開採、邊修復、邊復綠。“十一”假期剛過,安徽桐城雙龍村的桐興石料廠內,機械車來回穿梭作業,一派繁忙景象。作為桐城礦山生態修復的樣板工程,該礦區以綠色礦山建設為支點,讓曾經山石裸露、斑駁破碎的山體披上綠裝,煥發勃勃生機。

“十四五”以來,我國實施土壤污染源頭防控行動,基本完成132個重點縣農用地土壤重金屬的污染溯源,累計完成10萬余個行政村的環境綜合整治,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45%以上。目前,全國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92%,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全國地下水污染防治重點區劃定基本完成。

在山東青島,廢舊家電經過數字化生產線處理,成為可再利用的生產材料﹔在河北雄安新區,建筑垃圾變為步道磚、盲道磚,在新的應用場景“大展身手”……眼下,我國“113+8”個城市、20個省份和京津冀、長三角、川渝等地區正全面開展“無廢城市”建設,危險廢物監管和利用處置能力持續提升。

此外,在固體廢物和新污染物治理方面,我國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部署開展非法傾倒處置固體廢物、重金屬環境安全隱患專項整治,組織實施新污染物治理行動,一批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放眼廣袤山鄉,天藍地綠、山清水秀,滿眼豐收喜悅﹔駐足繁華都市,推窗見綠、出門見景,盡享自然之美——與“生態顏值”一起向上攀升的,還有人們的“幸福指數”。相關數據顯示,全國公眾生態環境滿意度連續4年超過90%,創造了最大發展中國家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有效保護了生態環境的成功實踐。(本報北京10月18日電 本報記者 張勝)

(責編:喬業瓊、楊迪)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