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標准謀篇“十五五”,擘畫南沙新藍圖
——《南沙方案》三周年專題研討會在京舉行


點擊播報本文,約
研討活動現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肖翊 攝)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記者 王紅茹 崔曉萌)10月17日,“面向‘十五五’·打造重大戰略性合作平台”——《南沙方案》實施三周年專題研討活動在人民日報社舉行。
活動由廣東省廣州南沙建設發展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辦,來自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財政部、商務部、中國人民銀行、海關總署、中國社會科學院、清華大學等部委和研究機構的專家重點圍繞南沙深化粵港澳全面合作,加強科技創新、青創就業、對外開放、規則銜接、城市發展等話題展開深入研討,並對《南沙方案》第二階段開發建設建言獻策。
《南沙方案》第一階段目標順利收官
2022年6月,國務院正式印發實施《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簡稱《南沙方案》),提出了2025年和2035年兩階段發展目標。2025年是《南沙方案》第一階段目標收官之年。三年來,南沙緊緊圍繞打造“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性平台定位,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激發鎮街活力、引育青年人才,區域發展的內生動力不斷增強,尤其是戰略新興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和先進制造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比重分別提升至37.8%和75.9%,與港澳合作更加緊密,服務雙循環作用顯著增強,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引領帶動作用日益彰顯。
廣東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省大灣區辦常務副主任、省南沙工委副主任朱偉表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南沙開發建設高度重視、寄予厚望,南沙要在“十五五”期間,錨定粵港澳大灣區“一點兩地”全新定位,聚焦產業科技互促雙強,加快形成連片開發態勢和集聚發展效應,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奮力開創南沙建設發展新局面。同時,進一步提高城市規劃、建設治理和公共服務配套水平,把南沙建成珠江口黃金內灣的燦爛明珠。
廣州市委常委、南沙區委書記、廣東省南沙工委副主任、廣東省南沙辦主任劉煒在介紹南沙情況時說,南沙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做好“十五五”規劃編制工作和對廣東、廣州系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市工作要求,圍繞打造中國式現代化樣板區目標,深入實施海港、空港、數港、金融港、人才港“五港聯動”發展策略,著力打造“五大高地”,實現從立足灣區到跨越灣區、引領灣區,從面向世界到走向世界、融入世界,更好服務支撐大灣區“一點兩地”建設。
專家齊聚,共商南沙未來五年新藍圖
圍繞南沙在“十五五”期間的發展路徑,與會專家提出了前瞻性的見解與建議。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建議,南沙應加快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實施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構建吸引國內外優秀人才的科研創新高地,進一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聚焦高端芯片、關鍵零部件、基礎材料、基礎軟件等領域,強化產業基礎技術攻關。同時,可以攜手港澳,探索聯合共建人工智能、生命信息與生物醫藥等領域的國家級和省級重點實驗室,促進三地創新資源高效流動與深度融合。
中國國土經濟學會首席專家、國家發改委原副秘書長范恆山認為,“十五五”時期,南沙可以重點推進以下工作:一是構建“特色化、高端化、智能化”的現代產業體系,做強做優造船等傳統優勢產業,同時大力發展深海深空、生物醫藥等前沿領域﹔二是強化綜合環境建設,實現廣州主城區與南沙半小時交通通達,推動軟環境與國際規則對接,打造類港澳的優質生活圈,並在生產投資領域構建公正、透明、可持續的體制機制﹔三是推動協同創新,充分借助粵港澳資源,通過柔性引才等機制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原黨委書記、院長劉尚希認為,作為廣州未來增長的核心引擎,南沙未來五年應主動順應數字革命浪潮,更加聚焦數字技術原創創新,塑造面向未來的產業競爭力。南沙有必要率先推動全域數字化進程,積極釋放數字化發展紅利。同時,作為國家雙循環戰略的重要支點,南沙應爭取系統性的“改革自主權”,突破碎片化政策依賴,構建整體性制度創新體系。
國家發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高國力為南沙發展提出兩點建議:第一,緊扣城市工作會議的新精神,立足南沙開放定位,推動多層次、組團式、網絡化的城市發展格局﹔第二,要著力打造“創新、韌性、智慧”三大特質兼具的硬核城市。他認為,城市建設要將市場化機制融入城市治理全過程,積極引入社會資本參與,有效緩解政府在財政與行政方面的壓力,建議南沙從公共服務設施的市場化運營上先行探索。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二級研究員程如煙表示,南沙下一步發展的關鍵在於推動資源聯動、深化改革賦能並落實具體舉措。要加強統籌協同與雙向賦能,南沙不應僅局限於自身資源,而應積極整合廣州、深圳乃至全國的科創與產業資源,以匹配“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戰略定位。同時要推動雙向賦能機制,既要善用港澳資源服務南沙發展,也要以自身發展成果反哺港澳,以高水平開放賦能廣東及全國發展。
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董煜建議,南沙在“十五五”期間應主動把握發展大勢,緊緊圍繞中央賦予南沙的戰略定位,在更新定位內涵、做好發展內功上下功夫,創造“南沙2.0版”的全新發展路徑。要注重加大南沙經驗的總結提煉,形成全新的“南沙敘事”,突出南沙營商環境、政策環境、居住環境的特色優勢,以敘事吸引優秀人才。他建議在規劃編制實施中,樹立“需求側”思維,更多傾聽經營主體的聲音,努力對標改進各種短板和不足,以南沙誠意服務企業更好更快成長。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全球經濟與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胡志浩認為,南沙可以重點從金融與科技結合上實現突破,要明確政府在科技與產業融合中的角色,形成與產業相匹配的金融支持機制,突破各地普遍存在的“政府資金充裕但產業基金使用效率不高”的困境。其次,應高度重視Web3.0帶來的經濟范式的變革,將數據轉化為資產,破解需求不足的難題。珠三角地區憑借與香港的緊密聯系,在對接分布式網絡方面具備顯著優勢,有超越長三角的條件。南沙應把握這一機遇,提前謀劃布局。
商務部貿易發展所所長楊劍建議,南沙下一階段的發展重點可在三個方向發力:一是聚焦生態綠色技術。依托南沙現有科技創新基礎,在生態環保與綠色技術領域尋求突破,開展前瞻性布局,培育具有潛力的新興增長點。二是依托本地汽車、造船業基礎和優勢,進一步延長產業鏈,提升產供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促進高質量發展。三是創新發展服務貿易,探索降低市場准入門檻,提高研發設計,知識產權,文化旅游等服務貿易發展水平,增強外貿競爭力。(來源: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