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膠州:小城鎮奏響幸福“歡樂曲”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清晨7時,天朗氣清。家住青島膠州李哥庄鎮金岸麗景小區的退休教師曹玉冬推開窗,帶著花草清香的空氣扑面涌入,不遠處的小區綠道上,渾身冒著熱氣的小伙子剛剛結束晨練,中心景觀花園裡的噴泉已開始歡快歌唱。
“老李,今天上午約了去便民服務中心辦醫保,別忘了。”曹老師的家距離鎮便民服務中心很近,隻需步行4分鐘,而通過遠程連線“雲上坐席”導服人員,以前需要到市區才能辦的業務,現在不到一刻鐘就能在鎮上辦完。
10月22日,全國因地制宜推進小城鎮建設現場會在膠州市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城市代表在這裡集結,分享交流各地小城鎮建設的經驗做法。作為觀摩點,李哥庄鎮展示了產城融合發展的建設成果。
李哥庄鎮位於膠州市東北部,距青島市區35公裡,與膠東國際機場隔河相望。近年來,該鎮錨定建設“上合美谷·臨空客廳”發展定位,培育壯大特色產業集群,城鎮綜合承載力和居民幸福感持續提升。2024年,全鎮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25.26億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6.5萬元。
“我們依托上合示范區和青島膠東臨空經濟示范區兩個國家級平台,規劃了‘三區三線’,構建‘北田、中城、南苑’建設格局,讓每個區域各展所長,實現產城融合。”李哥庄鎮黨委副書記劉振華向實地調研的嘉賓介紹。
在距離李哥庄鎮不遠的上合大道上,在鎮上經營物流公司的陳明正驅車前往“絲路電商”綜合服務平台,“這兩年市裡的交通越來越方便,自從這條上合大道開通,我們到上合示范區隻需要20多分鐘就能到達,物流運輸成本比以前降了15%。”
“近年來,我們以道路、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為切入點,以提升人居環境為抓手,致力於打通小城鎮發展的‘大動脈’,推動小城鎮更好承接上合、臨空的資源溢出效應。”膠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史明高介紹,僅2023年以來,膠州市新建農村公路53條、129公裡,完成510個村庄的供水管網維修改造﹔已累計完成506個村庄的污水治理,完成農房節能改造1.57萬戶,實現農村清潔取暖改造10萬余戶。
晌午時分,李哥庄鎮小辛疃村村民大食堂裡飄出陣陣飯菜香。81歲的葉桂美老人與老伙計們邊吃邊聊:“80歲以上老人全免費,多虧了村民食堂讓我們吃上熱乎飯!”這個由閑置農房改造的食堂,每天為村裡80多位老人提供暖心餐食。在膠州,這樣的鄉鎮養老大食堂已建成64所,初步構建起“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的養老服務體系。
小城鎮建設不僅要讓環境變美,更要讓群眾得實惠。膠州市出台專項政策支持鄉鎮發展,在建設用地指標、創業扶持等方面予以保障,讓每個小城鎮都能綻放獨特光彩。目前,已形成李哥庄鎮衛星鎮、鋪集鎮縣域次中心鎮、洋河鎮特色專業鎮等多層次發展格局。
同樣忙碌的還有小辛疃村村民欒新飛。吃過午飯,她早早把孩子送去學校,快步走進自家的“家庭車間”。四排電腦繡花機正嗡嗡作響,精美的圖案在帽檐上漸次綻放。“守著家帶著娃,月入六千不是夢。”她熟練地整理著剛下線的產品,這些帽子通過跨境電商發往海外。在李哥庄鎮,這樣的制帽產業鏈企業有400多家,年產帽子超5億頂。
“產業是小城鎮發展的根基所在。”膠州市委副書記、市長於冬泉介紹,膠州市堅持“工業立市”,提出“一鎮一業”發展思路。李哥庄鎮大力發展美飾、美妝、醫美“新三美”產業,集聚了上下游企業1100余家﹔裡岔鎮以預制菜產業為主導,帶動了1.2萬戶農戶增收﹔鋪集鎮打造智能家居特色產業集群,推動智能家居工業企業從12家增長至76家﹔洋河鎮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上合國際食品創新中心產業產值突破100億元。
奶茶、烤肉、游樂場……夜幕降臨,沽韻路商業街燈火璀璨,依托6條特色商街,李哥庄鎮集聚了2300余家商貿主體,肯德基全省首家鎮級店就落戶於此。全季酒店前台,店員正忙著辦理入住,瑞幸咖啡的取餐台前,快遞小哥們匆匆地尋找著自己的單子。
從晨光熹微到華燈初上,這樣的場景在李哥庄鎮每天都在上演。“未來,我們將繼續推動國家戰略與小城鎮建設有機銜接,全力推動小城鎮擴規模、提質效、增內涵,努力讓每個小鎮都成為承載鄉愁、充滿活力的幸福家園。”於冬泉表示。(記者 臧一文 通訊員 王明敏)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微信掃一掃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