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以“六鏈融合”推動“生態共富”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人民網北京10月30日電 (記者杜燕飛)在近期中央財經大學“鏈經濟”應用實踐研究課題組舉辦的研討會上,參會嘉賓圍繞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信息鏈與市場鏈的融合,探討了以企業共同體與共同富裕理念為引領,破解發展中形成的碎片化、同質化和無序競爭難題,以實現經營主體、消費者的價值共創和利益共享,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力。
參會嘉賓表示,傳統模式下有的企業是以“各自為戰”的競爭邏輯,導致了價值分配不均、產業鏈協同不足等問題。以“六鏈融合”為實踐抓手,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全民共享、全面共享”的有效路徑。創新鏈是動力源,要構建“產學研用”的協同體系﹔產業鏈是紐帶,要構建共富生態網絡﹔資金鏈是血液,要破解融資難題、激活造血功能﹔人才鏈是支撐,要筑牢共富人力基礎﹔信息鏈是通道,要以數據共享消除信息壁壘﹔市場鏈是橋梁,要以需求牽引實現供需匹配。
課題組組長、中央財經大學教授董新義表示,“六鏈融合”模式的核心在於“共商、共建、共享、共治”的理念,要求企業打破資源壁壘,從競爭邏輯轉向協同共生邏輯,構建起榮辱與共、共建共享的統一體。
“這一模式並非簡單的技術應用,而是對傳統商業邏輯的優化。它進一步推動了‘消費即生產、訂單即價值’,為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提供了工具。”中國法學會法治思想研究會理事唐華說。
參會嘉賓建議,深化這一模式要重點把握三個方向,首先是強化政策協同,借鑒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大區域協同發展的經驗,建立跨部門、跨區域的政策矩陣,破解體制機制障礙﹔其次是突出主體賦能,持續加大對中小企業、創業者的支持力度,通過普惠金融、人才培訓等方式,讓更多主體參與進來﹔三是注重精神共富,在物質利益共享的基礎上,通過文化建設、消費者權益保障等方式,提升各主體的歸屬感、幸福感,推動經營主體從“利益共同體”升級為“價值共同體”。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微信掃一掃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