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國家發展改革委:今冬能源供需總體平衡 全年糧食有望再獲豐收

2025年10月31日18:18 | 來源:人民網222
小字號

點擊播報本文,約

人民網北京10月31日電 (記者許維娜)我國北方即將進入供暖季,目前天然氣、煤炭供應儲備情況如何?能源迎峰度冬是否有保障?今日上午,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委新聞發言人李超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綜合研判,今年供暖季能源供需總體平衡,民生用能保供穩價和群眾溫暖過冬有保障。

李超表示,為做好今年的迎峰度冬工作,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方面,從抓好能源供應、資源儲備、應急調度等關鍵環節入手,為今年供暖季能源保供打好基礎。

一是提升供應能力。主要是煤、氣、電、運這幾個方面。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原煤、天然氣產量分別同比增長2.0%、6.4%﹔截至9月底,全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37.2億千瓦,同比增長18%﹔10月份以來,國家鐵路電煤裝車保持在日均5.6萬車的較高水平。

二是夯實儲備基礎。截至10月27日,全國統調電廠存煤2.2億噸,可用35天以上﹔地下儲氣庫已完成年度注氣任務,實現滿庫入冬。

三是強化調峰能力。截至9月底,跨區輸送電力最大達1.5億千瓦,區域間的余缺互濟能力顯著增強﹔累計建成投運新型儲能裝機1億千瓦以上,提供了更加強大的調節能力﹔全國儲氣能力和管網沖峰能力較上年都進一步提升。綜合研判,今年供暖季能源供需總體是平衡的,民生用能保供穩價和群眾溫暖過冬是有保障的。

“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加強統籌協調,全力保障人民群眾溫暖過冬。”李超透露,一是加強組織協調,供暖季期間,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堅持日調度、周會商,壓實地方和企業保供主體責任,及時協調解決供需矛盾﹔二是保障能源生產供應,推動能源資源安全穩產增產、各類發電機組應發盡發﹔三是嚴格能源中長期合同履約,確保民生用能足額穩定供應﹔四是做好尖峰保供和應急保障,發揮好儲備調節作用,加強跨省跨區電力調度,做好低溫雨雪冰凍等惡劣天氣的應對准備。

與此同時,今年極端天氣比較多,我國多地農業生產遭遇不利天氣影響。

李超表示,春季,北方冬麥產區特別是陝西、河南等地遭遇不同程度干旱﹔9月份以來,河南、山東等黃淮海地區出現多年少見的持續陰雨天氣,對糧食生產帶來不小挑戰。國家發展改革委密切跟蹤研判形勢變化,支持地方積極做好災情應對﹔同時,暢通收購收儲渠道,切實穩定糧食市場,力爭把災害對糧食生產、農民收入的影響降到最低。經過努力,夏糧穩產豐收,早稻實現增產,秋糧生產具有較好基礎、正在陸續收獲。從各方面反映情況看,災害天氣對糧食產量影響總體可控,全年糧食有望再獲豐收。

近年來,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持續強化糧食生產基礎,增強防災減災能力。

李超舉例稱,比如,加快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統籌推進大中型灌區等重大水利建設,強化農田、水利設施銜接配套,切實提高水旱災害防御能力。

她介紹,2024年以來,累計安排“兩重”等中央資金4000多億元,支持建設改造高標准農田1.8億畝﹔安排中央資金200多億元,支持灌區建設改造工程。相關項目顯著改善了廣大糧食主產區的農業生產條件,不少地區反映,項目區糧食單產提升超過10%,基本實現了大災少減產、小災能穩產、無災多增產。

又比如,扎實推進種業振興行動,加快現代種業、玉米大豆單產提升等重點工程建設,集成配套良田良種、良機良法,有力促進糧食增產。目前我國農作物良種覆蓋率超過96%,去年全國糧食畝產達394.7公斤,比2020年提高12.5公斤,單產提升對糧食增產的貢獻越來越大。總的看,這些措施舉措,為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實現糧食生產目標任務提供了堅實保障。

(責編:喬業瓊、高雷)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