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多因素驅動銀行理財規模增長

勾明揚
2025年11月11日08:50 | 來源:經濟日報222
小字號

點擊播報本文,約

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近期發布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季度報告(2025年三季度)》顯示,我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延續穩健增長。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全市場共存續產品4.39萬隻,同比增加10.01%﹔存續規模32.13萬億元,同比增加9.42%。其中,理財公司理財產品存續規模佔全市場的比例達到91.13%。

從產品類型結構看,固定收益類產品佔市場主導地位。截至三季度末,固定收益類產品存續規模為31.21萬億元,佔全部理財產品存續規模的比例達97.14%,較去年同期增加0.05個百分點﹔混合類產品存續規模為0.83萬億元,佔比為2.58%,較去年同期增加0.03個百分點﹔權益類產品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產品的存續規模相對較小,分別為0.07萬億元和0.02萬億元。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吳丹認為,當前銀行理財規模實現穩健增長,主要受兩大因素驅動。一方面,在存款利率持續下行背景下,傳統儲蓄的吸引力下降,理財產品憑借其相對收益優勢成為重要的替代選擇,推動資金從儲蓄向理財市場轉移﹔另一方面,理財子公司主動加大產品創新與營銷力度,精准推出了符合投資者需求的理財產品,成功承接了從銀行體系流出的資金。

居民理財觀念的轉變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普益標准研究員何瀚文表示,不少居民的理財觀念正從“儲蓄思維”向“投資思維”轉變,相對穩定的淨值波動和廣闊的代銷渠道,提升了銀行理財產品對投資者的吸引力和可及度。而且,今年以來權益市場表現轉好,推動“固收+”、混合類等含權理財規模有序增長,更多投資者通過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布局權益類資產。

《報告》顯示,理財投資者隊伍持續壯大。截至三季度末,持有理財產品的投資者數量達1.39億,同比增長12.70%。收益方面,前三季度,理財產品累計為投資者創造收益5689億元。

銀行理財不僅為居民帶來投資收益,也為實體經濟注入了金融活水。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說,理財行業正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號召,充分發揮資金優化配置功能,通過多種途徑實現資金與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對接。截至三季度末,銀行理財產品通過投資債券、非標准化債權、未上市股權等資產,支持實體經濟資金規模約21萬億元。

展望未來,何瀚文認為,銀行理財或將呈現以下發展趨勢:一是探索多資產多策略資產配置,在低利率、高波動的市場環境中踐行多元化投資﹔二是加大金融科技、數字化工具應用的深度與廣度,提升投資運營管理效率,通過降本增效實現規模經濟﹔三是向“需求導向”轉型,把握不同客群需求打造創新產品,形成差異化競爭力。

“銀行理財市場有望延續增長,將呈現更清晰的競爭格局。”在吳丹看來,行業格局將加速分化,形成“頭部主導、區域補充”的競爭態勢。

婁飛鵬表示,在居民投資理財意識提升、可投資資產規模較大、理財公司積極創新產品並拓展銷售渠道的情況下,未來銀行理財有望保持較大規模,產品種類將更加豐富。

(責編:劉橦潔、陳鍵)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