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外資機構發布2026年中國(股票)市場展望
外資有望持續流入中國股市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近日,摩根士丹利、瑞銀等多家外資機構發布2026年中國(股票)市場展望,表示對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長期看好。其中,瑞銀維持超配中國股市,摩根士丹利上調中國股票指數目標。
外資機構普遍認為,當前支撐中國股市的積極因素有望延續至明年,中國股市有望再迎“豐年”,外資有望持續流入。從投資主題來看,AI(人工智能)、科技、出海、“反內卷”等成為外資普遍看好的板塊。
積極勢頭有望延續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平穩運行,出口保持較強韌性,內需穩定增長。外資機構普遍預測,明年中國經濟將在政策支持下保持穩健增長,其中,出口仍將是經濟增長的強勁支持因素。
摩根士丹利認為,在適度的寬鬆政策、漸進的再平衡以及有節制的“反內卷”措施下,2026年中國經濟將溫和增長。同時,經濟增長結構將不斷優化,制造業和出口展現韌性,消費與公共服務支出逐漸成為重要支撐。
此外,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也令外資機構充滿信心。
高盛認為,《建議》體現出中國進一步提升先進制造業競爭力,以及進一步提振出口的決心和能力。基於此,高盛上調了對中國出口增速和實際GDP增速的預測。預計未來幾年中國出口量將每年增長5%至6%,獲得更多全球市場份額並推動整體經濟擴張。此外,房地產行業下行對中國經濟的拖累將減弱,提振消費將循序漸進,政策寬鬆力度將加大。同時,隨著高新技術制造業競爭力提升以及人民幣國際化加速,中國股市表現將領先全球。
股市驅動轉向盈利主導
今年以來,A股表現強勁。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11月19日,上証指數年內上漲17.75%,深証成指年內上漲25.59%。在經歷了2025年強勁反彈后,外資機構預計,明年市場的焦點將轉向企業盈利能力的實質性改善。
瑞銀投資銀行中國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表示,正面因素將延續至2026年,預計中國股市將迎來又一個“豐年”。2025年許多有利的驅動因素將繼續支撐中國股市。例如,創新領域的發展,尤其是AI﹔對民企和資本市場的支持政策﹔財政持續擴張以及在寬鬆的貨幣政策下流動性充足﹔國內外機構投資者的潛在資金流入。
“不過,這些因素不太可能像今年那樣大幅提升估值倍數,預計2026年股價表現更多將由盈利驅動。其中,‘反內卷’將成為改善盈利前景的關鍵因素。”王宗豪表示。
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股票策略師王瀅認為,2026年個股層面蘊藏著巨大機遇,這些機遇由基本面穩健、主題前景看好的個股驅動。此外,活躍資本市場與政策調控(如“反內卷”政策)催生的主題投資機會,同樣值得關注。
聯博基金市場策略負責人李長風認為,隨著政策層面釋放出將維持適度刺激的信號,中國股市的行情有望由從以估值擴張帶動的“希望”行情,轉為由盈利增長帶動的“成長”行情。
外資或將繼續流入
今年以來,外資持續流入中國股市。國際金融協會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境外資金流入中國股市資金總額高達506億美元,這一數字已遠超2024年全年的114億美元。
據摩根士丹利研報數據,截至10月底,今年以來,外資共同基金已淨流入中國股市80億美元。王瀅認為,這一轉變源於一系列政策支持,投資者對中國在人工智能、科技和高端制造業創新能力的信心增強,以及“反內卷”措施落地。隨著市場人氣和政策支持的持續改善,外資流入未來還有進一步的上行潛力。目前,全球、新興市場及另類投資基金等對中國股票配置仍不足,仍有提升配置空間。
“在9月份美國市場和10月份英國、加拿大市場的調研中,絕大多數機構投資者明確表示將在未來數月增加對中國股票的配置。”王瀅表示,當然,由於不同機構的投資風格、管理目標、策略差異以及年末擇時因素,從調研到實際決策實施的周期可能存在波動,但堅信全球投資者將逐步進入中國股票市場。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微信掃一掃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