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體育+”正把賽事流量轉換成經濟增量

朱寶琛
2025年11月20日08:50 | 來源:証券日報222
小字號

點擊播報本文,約

原標題:今日視點:“體育+”正把賽事流量轉換成經濟增量

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簡稱“十五運會”)正在舉行。賽場內,運動員們奮力拼搏﹔賽場外,“體育+”正在把賽事流量轉換成消費動力、經濟增量。

國家體育總局經濟司司長楊雪鶇11月18日在接受採訪時介紹,據統計,截至11月16日,十五運會市場開發(包括贊助、捐贈、特許經營、門票)收入18.4億元。

數據體現的不僅是體育的魅力,更是賽事經濟迸發出的強勁活力。

賽事經濟的核心在於“以賽聚客”,在帶來門票、贊助等直接收益的同時,還聯動餐飲、住宿、交通、旅游等關聯領域,形成強大的消費拉動效應。

“為一場比賽,奔赴一座城市”“一日比賽、多日停留,一人比賽、多人消費”,體育激情與深度旅游的融合,蘊含著巨大的商業潛力。因此,我們應充分用好“體育+”,持續推動賽事產業融合發展。

一方面,要加強體育與旅游等產業的深度融合、協同發展,將賽事熱度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文旅消費力。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的《關於打造消費新場景培育消費新增長點的措施》提出,開展“體育賽事進景區、進街區、進商圈”“跟著賽事去旅行”“戶外運動 活力山水”行動計劃等促消費品牌活動。

在政策支持下,各地要積極打造賽事旅游線路,開發具有獨特魅力的主題旅游產品,吸引觀眾在觀看賽事之余進行旅游觀光,深入領略賽事舉辦地的風土人情與別樣景致,全方位、深層次地體驗體育與旅游相互融合所帶來的獨特樂趣。

如今,“體育搭台、文旅唱戲”的生動圖景在各地不斷上演。比如,今年的武漢馬拉鬆,賽道串聯起武漢20多個著名景點,帶動景區門票、賽道附近酒店訂單大幅上漲,成為體育經濟帶動城市發展的生動寫照﹔熱度頗高的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即“蘇超”),因為精心的策劃安排,讓江蘇省眾多城市都成了文旅打卡熱點,其以“1元門票帶動7.3元周邊消費”的杠杆效應,成為體育賽事拉動經濟發展的鮮活樣本。

另一方面,要打破業態壁壘,激發產業新動能。

近年來,我國通過一系列政策構建多層次賽事體系,為賽事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比如,《國務院關於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創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賽事品牌”﹔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釋放體育消費潛力進一步推進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培育體育產業增長點。

在此背景下,各地要借助賽事活動,推動“體育+X”的多元業態拓展,挖掘細分市場潛力,推動體育與科技、傳媒、農林、交通、養老等產業融合發展,創新路徑和模式,延伸產業鏈條。

但是,我們也要認識到,“體育+”絕非簡單的“1+1”,而是要找到體育與其他行業的“連接點”,以期達到“1+1>2”的效果。

《意見》提出,到2030年,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體育企業和體育賽事,體育產業發展水平大幅躍升,總規模超過7萬億元,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重要作用。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既要充分利用賽事經濟的“熱度”,也要精准布局、創新融合,以科技賦能,讓賽事經濟從“走紅”邁向“長紅”,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澎湃動能。

(責編:羅知之、陳鍵)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