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運會賽場內外上演“科技秀”
十五運會賽場內外上演“科技秀”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全球首個5G-A人形機器人火炬手“夸父”領跑火炬傳遞、全球首個基於車規級芯片實現的L4級無人駕駛產品行駛在廣州街巷……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以下簡稱“十五運會”)期間,大量全球首個、全國首發科技成果亮相賽場內外,賽事活動成為高科技產品的“超級秀場”。
11月19日,十五運會廣東賽區執委會舉辦“科技全運”專題新聞發布會。十五運會廣東賽區執委會高科技產品展示專班副組長、廣東省科學技術廳二級巡視員夏奇峰表示,廣東省科技廳牽頭組建高科技產品展示專班,遴選出130多款高科技產品投入應用,全方位、多維度構建起“科技賦能體育”的廣東范式。
大賽運轉“智慧”“綠色”並存
指揮調度大腦、智能照明、追光跑道……十五運會賽場內外,節能環保類科技產品,讓“智慧”與“綠色”成為最大亮點。
在賽事項目上,科技支撐不可或缺。廣州海關首創“馬臉智能識別”系統,通過構建“馬臉—馬身—烙印ID—芯片ID”生物特征數據庫,實現了馬匹行進間的無感查驗,僅需2至3秒即可完成身份核驗,准確率高達99%。該系統不僅節約了30%的人力成本,還有效解決了賽馬易應激、傳統查驗模式安全風險高的問題。
而專為賽事開辟的專線“無人駕駛汽車”,是全球首個基於車規級芯片實現的L4級無人駕駛產品。它使用100%車規級零部件、採用全棧自研的軟件算法,對感知、預測、決策、控制全流程進行了自主研發,在國際市場極具成本競爭力。
廣東省奧林匹克體育中心賽道由廣州市專精特新企業提供。這款預制跑道採用納米改性橡膠材料技術,將納米功能性金屬化合物微粒分散於橡膠高分子網鏈中,在大幅提高跑道強韌性的同時,還實現100%回收,可再次循環利用。
觀賽體驗突破時空限制
從自由視角到百米級精准氣象預報,從無人智駕出行到氫能共享單車,從智能咖啡機器人到迎賓機器人……這些無處不在的科技力量,為十五運會提供更精准、更高效、更貼心的“智慧服務”。
廣東移動聯合多家科技企業,將5G-A、AI(人工智能)數字人、雲渲染等技術深度融合,打造出支持萬人並發的3D虛擬空間。觀眾可生成專屬數字分身,與運動員虛擬形象互動,通過文體大模型獲得24小時在線賽事導覽服務。夏奇峰表示,這種“體育+元宇宙”的跨界創新應用,讓觀賽體驗突破時空限制,目前累計訪問量超過500萬人次。
為了讓百姓可感、可知、可用,十五運會廣東賽區執委會高科技產品展示專班還遴選了超高清顯示、自由視角直播、三維菁彩聲、鷹眼、AI眼鏡等一系列新產品、新技術,讓觀眾可享受一場具有高科技影視技術含量的體育盛宴。
十五運會期間,香港科研團隊的“微納米級被動式制冷涂層”技術,為100個城市志願者服務站點披上“清涼戰衣”﹔肇慶賽區使用的竹塑頒獎台,不僅防潮耐用,賽后還可以完全回收、重復利用﹔深圳賽區建成多個光儲超充和車網互動一體化應用場景,助力觀賽群眾綠色出行。
正如十五運會深圳賽區執委會科技專班常務副組長、深圳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副局長何建輝所說,“科技辦賽,精彩紛呈。在創新資源高度密集的粵港澳大灣區,‘科技+體育’正加速成為城市發展的新引擎、灣區協同的新紐帶”。
(科技日報廣州11月19日電)
記者 何 亮 龍躍梅 葉 青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微信掃一掃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