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經紀業務佣金率持續下行 多維轉型謀增量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作為券商的核心業務與“基本盤”,經紀業務的表現是市場關注的焦點。當前,全行業的經紀業務平均佣金率維持在0.02%(萬分之二)左右。在佣金率下行壓力下,今年以來券商正通過“以量補價”實現短期業績增長,同時加速經紀業務向財富管理等領域轉型,探索長期發展新路徑。
佣金率下行
佣金率下行是行業經紀業務發展的長期趨勢。近日,上海市証券同業公會統計數據顯示,10月份,上海地區A股平均佣金率降至0.0192%(高頻量化業務除外),跌破萬分之二,環比下降2.5%,與去年同期平均佣金率0.024%相比,下滑態勢明顯。這也意味著,上海地區A股平均佣金率已連續2個月跌破0.02%。
全國范圍來看,2024年券商經紀業務平均佣金率為0.024%,今年上半年為0.0215%,延續下降趨勢。
不過,市場成交額的高企為經紀業務收入提供支撐,“以量補價”趨勢十分明顯。資金端的數據印証了市場交易活躍度的提升。截至上半年末,証券行業經紀業務客戶交易結算資金余額2.82萬億元,為86.8萬億元資產提供托管服務。
收入端,上半年,券商經紀業務淨收入同比增長48.22%,業務量增長彌補了價格下滑損失。上市券商經紀業務方面的表現則更為突出。今年前三季度,上市券商經紀業務淨收入同比增長74.64%,增速遠高於全行業平均水平,顯示出上市券商在客戶資源、渠道布局與服務能力上的綜合優勢。
值得關注的是,“以量補價”的業績支撐邏輯仍面臨多重不確定性。“在連續多年的‘佣金戰’后,當前市場佣金率確實降無可降,部分券商佣金已經開始反彈,避免對交易量的依賴是各家券商的必選項。”易觀千帆証券業咨詢專家田杰在接受《証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來看,不同券商已經在試探不一樣的解法,有的券商不斷提升App用戶體驗,提升客戶交易服務,想要通過口碑吸引客戶﹔有的券商探索互聯網獲客,在抖音等新媒體布局﹔有的券商深挖客戶價值,做大股票投顧業務,推進收佣模式轉型,從原本的交易型轉變為盈利分成型。
“整體來看,券商想要避免對交易量的依賴,仍難逃市場競爭與存量挖掘的難點,大的轉型方向隻有三個,一是深化財富管理轉型,重構收入模式﹔二是優化客戶體驗,做好老客價值挖掘﹔三是探索新的市場增長點,比如新媒體運營和AI驅動。”田杰向記者補充說。
加速推進業務轉型
近年來,監管部門持續引導金融機構回歸“以客戶為中心”的買方業務本源。《証券公司分類評價規定》將“引導証券公司更好發揮功能作用,提升專業能力”寫入第一條﹔並明確提出重點完善業務發展加分指標,引導証券公司提升經營質量,在引入中長期資金、財富管理等領域更好發揮專業服務能力。
在“以量補價”趨勢下,券商經紀業務的競爭焦點轉向專項理財服務、資產配置能力與客戶綜合服務體驗。
頭部券商憑借優勢率先轉型,形成標杆經驗。中金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管委會主席、中金財富董事長陳亮表示,公司正把握社會財富積累和配置的大趨勢,用心鍛造“四大能力”。一是堅持以客戶需求為中心,積極推動傳統佣金模式向買方投顧模式轉型,把客戶資產的長期增值作為服務的核心﹔二是通過數字技術賦能客戶體驗升級、投顧服務效率提升與服務經驗沉澱,促進形成全光譜居民客群覆蓋﹔三是加強全球優質資產供給,筑牢權益及另類資產配置優勢,補充固收資產覆蓋,夯實全品類配置體系﹔四是立足投行、投資、交易等綜合金融服務能力做好普惠金融,靈活運用多元化融資工具,精准對接中小企業多樣化需求。
中小券商則基於自身資源稟賦,選擇特色化、差異化轉型方向,聚焦細分領域構建競爭壁壘。第一創業表示,為應對日趨激烈的同質化競爭,公司持續推動業務模式向綜合服務轉型,通過深化客戶陪伴、提升資產配置能力等措施增強客戶黏性,以服務質量緩釋佣金率下行壓力。
展望2026年券商經紀業務的發展趨勢,西部証券金融首席分析師孫寅表示:“各類增量資金將會持續流入資本市場,權益市場或維持穩定上行,市場成交將維持在較高中樞,為券商經紀業務開展提供支撐﹔股基市佔率高的頭部券商更為受益。此外,當下財富管理渠道端獲客正轉向公域流量場景,AI技術的創新也為財富管理服務方式提供了新的可能,線上獲客能力較強、具備互聯網基因的券商有望在新開戶中搶佔更多份額。”(本報記者 周尚伃)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微信掃一掃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