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完善認証體系、強化產業鏈上下游協同——

提升汽車芯片可靠性與產業安全水平

2025年11月20日09:05 | 來源:經濟日報222
小字號

點擊播報本文,約

近日,國產汽車芯片領域傳來兩個好消息:在國產汽車芯片“質量強鏈”項目帶動下,通過認証審查的芯片產品已累計上車2000萬片,產值突破百億元,有力增強了我國汽車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汽車芯片認証審查通用技術要求》等5項認証認可行業標准通過專家審查,將有效降低重復評價成本,助力我國汽車芯片在可靠性、功能安全、信息安全等關鍵指標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蓬勃發展,但也面臨著國產汽車芯片良率不穩定、安全可靠性不足、上車選型難等產業痛點。

“過去,傳統燃油車普遍花3年到4年時間開發一款新產品,而現在的造車新勢力能做到一年一更新換代,相信到明年,智能汽車芯片需求將呈現爆發式增長。”國家汽車芯片質量檢驗檢測中心首席專家金星說,擁有自主可控的車規級芯片,才能掌控智能汽車演進的核心決策權,同時要有領先的中國技術標准,才能掌握全球市場競爭與規則制定的話語權。

截至目前,我國還沒有一個平台或機構能夠完整地完成芯片級、系統級、整車級3個層面的全項汽車芯片檢測工作。汽車芯片種類龐雜,應用場景豐富多元,現有認証審查技術體系還不能充分滿足芯片相關評價需求,尤其缺乏“芯片—系統”集成過程中整體解決方案的質量評價。

“解決國產汽車芯片‘卡脖子’問題,亟需標准、認証認可和質量政策相協同,形成統一的、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市場規制和技術規則體系,以增強國內供應鏈的安全性與穩定性,不斷提高我國在汽車芯片領域全球治理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市場監管總局認研中心主任李莉說。

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國家認監委主任束為介紹,國產汽車芯片“質量強鏈”項目正是破解我國芯片產業依賴進口局面的關鍵。一方面通過建立完整的認証審查體系,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合作,有效降低整車企業的選型風險和成本﹔另一方面,通過修訂和發布多項標准,確保質量監管的可操作性和透明性,提升整個產業的質量管理水平,助力國產汽車芯片走向全球市場。

“汽車芯片可靠性與產業安全水平,對掌握核心技術、建設汽車強國、搶佔產業制高點、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來說尤為重要。”中國一汽集團紅旗品牌運營委員會副總裁蔣文虎說,一汽集團積極採用國家統一的認証審查標准,不僅研發周期平均壓縮了2個月到3個月,還成功在紅旗、解放等品牌的20多款車型上規模化應用已認証芯片,並完成163款芯片試裝驗証、功能評審、路試驗証等准入工作,實現產業鏈上下游深度融合與良性互動。

國家數字交換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總工劉勤讓認為,當前,從中試平台、測試平台到認証平台、智駕訓練平台,國產汽車芯片產業迫切需要構建一個產學研協同創新的生態體系,共享資源、減少重復投入,並在標准體系的牽引下,形成全行業認可的量化評價指標,從而提高芯片迭代速度與測試通量,促進芯片質量提升。

“要真正實現國產汽車芯片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依靠單一企業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發展,是推動整個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動力。”束為表示,下一步,市場監管總局將持續實施“質量強鏈”項目,推動汽車企業、芯片企業、產業集聚區以及檢測認証機構之間深度合作,不斷為我國汽車芯片產業發展注入新活力。(本報記者 郭靜原)

(責編:薛瑞、陳鍵)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