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茶山深處的“土地生金”密碼

龐革平 黃尚寧
2025年11月20日09:0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222
小字號

點擊播報本文,約

  經過3年多的建設,目前廣西平陸運河主體工程建設已進入沖刺階段,部分航道已經成型。圖為廣西平陸運河航道施工現場。
  新華社記者 周 華攝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蒼梧縣六堡鎮山坪村的雲霧茶園裡,六堡茶制作技藝傳承人祝雪蘭經常挎著竹簍穿行在茶壟間,指尖翻飛採下新芽。她的身后,是一群亦工亦學的“茶姑”。

  “現在用地解決了,資金也不愁了,多虧了集體土地入股。”祝雪蘭說,她所在的山坪村旭溝組有0.63畝集體建設用地入股她的茶廠,不僅解了她的燃眉之急,也讓村小組未來20年集體經濟收入有了著落。

  祝雪蘭是山坪村發展致富的領路人。2008年當選村支書后,她發動群眾修路、種茶,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由她的瑤家雪蘭六堡茶專業合作社訂單回收茶葉。

  隨著茶園規模不斷擴大,茶廠空間不足的問題漸漸顯露。“茶葉採收回來后,從制作到陳化再到銷售,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有地方放。”祝雪蘭回憶。

  一邊是企業缺地,另一邊是農村集體有地用不上,這是鄉村產業發展面臨的難題。轉機出現在2024年5月,蒼梧縣被廣西壯族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列為首批自然資源政策助推鄉村全面振興先行推進縣。自然資源廳支持蒼梧縣探索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其他單位、個人以集體建設用地入股(聯營)辦企業,破解農村產業用地難、融資難等共性問題。

  隨后,蒼梧縣自然資源局工作組帶著土地入股的最新政策進山。在火塘邊,他們跟村民一起算賬:瑤家雪蘭茶廠出資250萬元,村小組以集體建設用地入股,共同生產經營……

  入股土地由茶廠用於六堡茶加工,並向村小組支付入股收益。村民無需參與企業的日常經營管理,就可以通過“保底收益+固定分紅”模式分享企業發展紅利。

  今年1月,山坪村旭溝組在村委大樓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對村小組以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入股進行表決,12名村民代表都投了贊成票,並在5天公示后正式生效。“土地會‘生金’了,而且旱澇保收!”村民祝永健指著入股的地塊說。

  對企業而言,好處也是實實在在的。“以前集體土地不能用,企業聯農助農的空間有限。現在不但能用了,還能抵押‘變現’,多虧了好政策。”祝雪蘭介紹,入股土地已用於建設新的加工和倉儲廠房,目前已建到三層。

  通過建立“合作社+村民小組+茶農”的入股經營模式和“加工基地+原料基地”的供應加工模式,瑤家雪蘭六堡茶專業合作社每年收購山坪村及周邊六堡茶鮮葉將突破2000萬元。

  “入股土地的不動產權証辦下來后,蒼梧農商行送來授信3000萬元的匾牌。”梧州市自然資源局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科科長洪穎瑩指著祝雪蘭手中的証書介紹,這是廣西首本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入股不動產權証。

  通過“村小組+企業”合作聯營,實現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激活了農村土地價值。目前,入股土地已順利辦理不動產抵押登記,以產權等形式抵押融資,獲得貸款100萬元,用於聯營企業項目的前期開發建設。

  “小地塊發揮大作用!”蒼梧縣縣長張東方認為,旭溝組的集體建設用地入股,打通了土地政策、利益聯結、確權登記、抵押融資等全流程要素保障路徑,讓村集體經濟組織獲得可持續收益的同時,也降低了企業用地成本。

  旭溝組的成功運作,讓10公裡外另一名六堡茶制作技藝傳承人看到了機遇,她就是譚愛雲。身為沁怡六堡茶業有限公司創始人,譚愛雲最近也在為茶廠擴大用地和籌資發愁。

  位於六堡鎮四柳村的沁怡茶廠自有茶園1000畝,建成標准化加工廠4000多平方米,擁有倉儲空間2萬多平方米。“按目前的發展趨勢,茶廠至少還需要用地15畝。”譚愛雲說。

  除了譚愛雲,今年六堡鎮提出產業用地需求的茶企還有18家。蒼梧縣自然資源局局長李銘凱表示:“不光是茶企,養殖、米粉生產、木材加工等企業也紛紛打來電話,了解土地入股政策,大家對這種模式期望很高。”

  “我們將優先選擇重點產業、聯農帶農富農企業推廣土地入股模式,加強入股土地增值收益配套政策研究,以制度保障增強群眾獲得感,打造土地入股(聯營)的成功范式。”李銘凱說。

(責編:羅知之、陳鍵)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