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制造2025”遇上德国“工业4.0”(热点聚焦)

7月4日至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德国进行国事访问。访问期间,“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战略对接再次成为一大焦点。未来,这两大战略是否会进一步加强合作?如何推进?潜力如何?这些问题有了最新答案:“加强‘中国制造2025’同德国的‘工业4.0’战略对接。”“支持两国企业开展‘中国制造2025’同德国‘工业4.0’对接合作,释放两国制造业优势同互联网结合的巨大创新潜力。”
二者相遇并非偶然
关于“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业内人士指出,这两大战略密切相关,二者相遇并非偶然。作为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10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瞄准5大工程、10大重点领域,助力中国制造业创新和转型升级。于2011年提出的德国“工业4.0”,旨在推动数字化、智能化制造,引领新一轮产业革命浪潮。2015年10月,中德两国宣布,将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战略对接,共同推动新工业革命和业态。
“两大战略进行对接有其必要性、必然性,一方面,‘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的主攻方向都是智能制造,二者发展方向、趋势及目标基本一致;另一方面,德国高端制造业在全球处于领先水平,其技术优势突出,而中国则在市场和资本等方面有着很大优势,两国合作互补性很强。”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随着两大战略对接的深入推进,中德合作持续升级。两国合作建设的首条“工业4.0”示范线已在沈阳落地;在“工业4.0”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领域,两国开启系统性和战略性合作,并建成一批合作示范项目;双方已建立中德智能制造及“工业4.0”副部长级合作机制……当前,德国是欧洲对华技术转让最多的国家,截至2017年5月,中国从德国引进技术合同累计金额768.2亿美元。
企业合作潜力巨大
“在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战略对接过程中,应充分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张建平说,两大战略的成功对接需要依靠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来实现,通过企业在制造业领域的深入合作,资源将得以重新配置、技术得到有效利用、企业获得更好发展,这在三一重工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美的集团收购德国库卡等合作中已有所体现。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7月5日在柏林同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会谈时提出,支持两国企业开展“中国制造2025”同德国“工业4.0”对接合作,释放两国制造业优势同互联网结合的巨大创新潜力。
近来,在两大战略对接背景下,中德企业合作势头良好。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开展合资合作、百度公司与德国博世集团就自动驾驶技术进行战略合作、北汽集团与戴姆勒股份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加强战略合作及投资……
西门子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赫尔曼表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制造2025”为西门子提供了新的机遇。7月5日,作为中国和德国的两大科技企业巨头,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和德国西门子股份公司在德国柏林签署了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领域的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基于工业云平台,共同打造面向未来的工业生态系统。
战略对接互利共赢
“中国制造2025”同德国“工业4.0”战略对接已为两国经贸合作与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但同时,德国社会仍有人存在疑虑:中国加快高端制造业发展会否对德国制造业构成威胁?对此,张建平指出,随着中德两国制造业都向高水平发展,双方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竞争,但这并不意味着威胁。恰恰相反,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在两国合作升级、强强联合的基础上,整个市场会越做越大,双方都能从中获益,实现互利共赢。
“为了加强两大战略对接,中德两国还有必要进一步促进政策层面的对话与交流,深化互信,为双方产业链对接与合作创造更有利条件。同时,充分发挥中间机构、商协会在促进企业合作方面的作用,为中德制造业合作增添‘润滑剂’。”张建平说。
对于未来中德制造业合作,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表示,一是双方应进一步推进企业直接对接,将企业更多推向前台,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二是应继续开展标准化领域合作,将已建立的试点项目打造为中德工业合作的“旗舰”项目,发挥其示范效应;三是应进一步推动两国科研人才和工业企业管理者培训和交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产业观察:“618”平台促销常态化 消费者购物日趋理性
- 预售订金(定金)和尾款、直播、全场满赠和满送、跨店津贴、购物返券、满减打折……今年“618”期间,各平台推出系列优惠活动来吸引消费者。然而,此次年中大促,似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们已经没有了当年一遍又一遍算优惠,然后定表开抢的热情,而是选择了“躺平式”参与。…
- 证监会发布《挂牌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等五项金融行业标准
- 人民网北京6月18日电 (记者王震)据证监会网站消息,近日,证监会发布《证券期货业结算参与机构编码》《挂牌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 第1部分:公告分类及分类标准框架》《挂牌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 第2部分:定期报告》《挂牌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 第3部分:临时报告》《证券期货业大数据平台性能测试指引》五项金融行业标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证监会介绍,《证券期货业结算参与机构编码》标准的实施,通过为证券期货业结算参与机构分配统一的编码,可有效降低编码转换和适配工作成本,便于机构间以及结算参与机构内部进行数据查询、统计、分析、挖掘以及数据共享等工作,进一步促进行业数据标准化,支持行业数据治理工作;《挂牌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行业系列标准的制定实施有利于实现证券业内、挂牌公司之间的信息共享,推动挂牌公司信息披露和证券信息服务业规范、有序地发展;《证券期货业大数据平台性能测试指引》的制定,从测试流程、测试方法和测试内容等方面规范了大数据平台性能测试,有效指导各证券期货业机构开展性能测试工作,提升测试能力,提高测试效率,并基于测试结果客观评估大数据平台产品性能。…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