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来自欧美贸易保护主义的层层围堵,中国正式打响光伏反击战。《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在不久前对欧盟多晶硅发起“双反”调查之后,中国商务部5日正式将欧盟光伏补贴歧视性措施诉至WTO。与双反调查不同,多边争端解决机制下的诉讼将直指欧盟政策核心,给其有力一击。
据了解,欧盟成员国意大利和希腊的法律规定,如果光伏发电项目的主要零部件原产于欧盟国家或欧洲经济区国家,该项目生产的电力即可获得一定金额或比例的上网电价补贴。以意大利为例,2010年中国光伏电池片和组件对意出口额为48亿美元。2011年意方出台上述补贴措施,当年中国相关光伏产品出口额降至38.8亿美元,今年前9个月对意出口额仅为7.6亿美元,同比下降78.8%。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5日发表谈话表示,中方认为,欧盟部分成员国上述补贴措施违反了世贸组织协定关于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的规定,构成了世贸组织协定禁止的进口替代补贴,并严重影响中国光伏产品出口,损害了中国作为世贸组织成员的正当权益。中国政府有权利也有责任为本国光伏企业争取公平的国际贸易环境。
按照WT O程序,世贸争端解决程序于5日正式启动后60天内,相关方未能通过磋商达成一致,中方有权提出设立专家组审理此案。
近期,中欧光伏战硝烟弥漫,争端层层升级。今年9月初,欧盟委员会不顾中方多次呼吁通过磋商合作化解光伏产品贸易摩擦,执意发起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反倾销调查,该争端年涉案金额近1300亿元,是中国历年来遭遇最大规模的一宗贸易争端。
反倾销立案之后,欧盟对华光伏产品的“反补贴”大棒也即将落下。由欧盟多家企业组成的名为E U ProSun的团体于今年9月向欧洲监管部门提起申诉,指控中国光伏公司获得非法补贴。据相关消息人士,欧盟反补贴立案在即。
来自西方的层层围堵,让中国光伏企业愁云难消。同时,中国的反击,也让业内感到振奋。此前业内一直呼吁,光伏产业需要从国家战略层面采取有效措施应对不断加剧的国际贸易摩擦。今年11月1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决定即日起对原产于欧盟的太阳能级多晶硅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调查。而四天之后的此次诉至WT O的行动,则是更为有力的一记回击。
在看到商务部消息的第一时间,英利集团媒体负责人王志新对记者表示,这一消息让业内感到欢欣鼓舞。这是国家层面的一些努力,也说明了国家对光伏这个行业的重视。目前企业正在积极应对欧盟的调查,国内光伏企业已经联合了欧洲当地的上下游企业成立了平价太阳能联盟C A SE,从公关游说和法律事务方面来应对。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副秘书长史利民表示,欧盟的一些法规和做法有悖于世贸组织的原则,中国的诉讼有利于创造公平的国际贸易环境。
一位内部相关人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欧盟对我光伏反补贴立案在即,我们将欧盟诉至WT O,也是让欧盟意识到别光用镜子照别人,也要照照自己。“按照WT O规则,禁止性补贴分为进口替代补贴和出口补贴两种,意大利和希腊的做法是进口替代补贴,即根据材料产地给予补贴,是明显的禁止性补贴。另外,也违反了国民待遇原则。”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白明对记者表示,中国已经打响光伏反击战,以组合拳多元化的方式应对欧美的贸易保护行为。面对贸易保护,选择合适的实际有力的打击是必要的。此外,除了对外在国际贸易层面的应对,中国光伏也要加快开拓国内市场,促进国内国际市场的均衡发展。
对于此次诉讼能否化解欧盟即将到来的反补贴调查,业内意见存在分歧。有观点认为,在磋商期内,中欧有可能会达成磋商,双方均取消立案。也有观点认为,即使中国上诉W T O,欧盟仍可能会出于保护国内产业的考虑,对中国光伏反补贴调查立案。
业内人士指出,事实上,新兴产业的发展应该得到鼓励和支持,各国也都在扶持,但是中国光伏连续被欧美发起调查,这也使得对新兴产业的扶持措施成为全球具有争议的问题,引发一片贸易混战。贸易保护行为乃至贸易战没有胜利者,双方都会遭受损失,但现在光伏领域的贸易战已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上升到政治和国家战略层面。